在中国音乐史上,聂耳是个标志性的名字,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成为我国革命音乐的开拓者、中国新音乐的先驱、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奠基者。聂耳以自己的创作,参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他的作品,成为那个时代的鲜亮标志,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视野中,也在不断惠及后人。
回望:历史中的时代先锋
是七彩云南这一块神奇的土地哺育了伟大的作曲家,这是玉溪的骄傲也是云南的骄傲。生于这一神奇之地的聂耳,自幼便受到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从小便显露出音乐天赋,学会了二胡、笛子、箫、三弦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
1925年,聂耳考取了省立第一联合中学,他积极投入到了学生爱国运动中,同时组织了“九九音乐社” 。1931年聂耳考入了黎锦晖筹办的明月歌舞剧社,并担任小提琴手,自此,他真正踏上了艺术道路。1933年,聂耳经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了左翼音乐、戏剧、电影联盟,开始了革命音乐创作。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创作时期,从1933年到1935年,这两年间,聂耳创作了15首歌曲、 4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8部电影插曲、 3部话剧音乐、 1部舞台剧插曲等,共41首(部)音乐作品。能代表其创作成就的主要作品,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聂耳的作品中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妇女儿童的爱护之情。他的作品诸如《打砖歌》 《前进歌》 《打桩歌》 《毕业歌》 《码头工人歌》以及与田汉合作的新歌剧《扬子江暴风雨》 ,无一不是在描写劳动人民的辛勤生活,无不是表现对青少年爱国救亡情感的激励和引导。聂耳是以音乐为武器,对那个黑暗的社会现实作着不屈不挠的抵抗,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着有力反击。
电影音乐是聂耳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电影《逃亡》插曲《塞外村女》 、电影《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及《铁蹄下的歌女》 ;电影《大路》的主题曲与插曲《大路歌》 、 《开路先锋》等等,聂耳的电影音乐大大提升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并刻画出一位位深入人心的电影人物,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民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电影上映后,电影配乐歌曲迅速传唱,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热情。随着中国抗战进入到最紧迫时刻,聂耳的音乐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时代之歌、斗志之声,聂耳的歌曲成为中国抗日救亡时期强大的精神和思想武器。其中《义勇军进行曲》铿锵有力的曲调与坚定豪迈的气魄,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因其所具有的这种风格特质,此曲于1949年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982年被正式定为国歌。
聂耳在创作抗日救亡歌曲的同时,不忘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发扬与传承,并创作有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 《翠湖春晓》等作品,在继承了民族民间音乐风格曲调的同时,进一步创新,使中国民间音乐有了新的发展。
启示:聂耳精神在当下
就生命的长度而言,聂耳是何其短暂,但他却在短暂的时间中,将生命的质量提升到了极点。年仅23岁的作曲家,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在历史车轮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这不仅是时代的财富,更是作为聂耳的后来者、当今音乐人所要回望和承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