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7岁的次旦多吉出生在戏班里,8岁就上台演出。目前,次旦多吉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能将藏戏中的八大经典剧目按传统表演方式完整表现出来的艺人。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如西藏的白面具藏戏、蓝面具藏戏、昌都藏戏,青海的黄南安多藏戏、华锐安多藏戏等。“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不同的品种和流派,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建团时的一些藏戏老艺人相继退休、故去,一些原汁原味的、有研究价值的音像资料没有留下来,代表性的剧目音像资料很少,藏戏的抢救工作迫在眉睫。”次旦多吉说。
2006年,藏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藏戏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此同时,国家和自治区采取了实施重点项目保护计划等方式,对藏戏流派和重要藏戏队开展了有效的保护工作,使30余支濒临解散的民间藏戏队得到了恢复和重建。
谈起刚刚获得的“薪传奖”,次旦多吉说:“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现在激动的心情,但我会一心一意把藏戏传承工作做好。”为了藏戏,退休后的次旦多吉把家里的事情都扔给老伴,自己走遍西藏每一个县的藏剧团带学生。“现在几乎每个团里都有一两个我的学生,他们因为路远不能来拉萨,我就坐着汽车每个团跑。”次旦多吉说。一出去在路上就要走一两天,有时老伴就劝他不要这么辛苦奔波了,但他说:“藏戏就是我的命根子。”
平日里,除了指导藏剧团里的徒子徒孙外,他还需要经常往来于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几个民间藏戏队,给他们当顾问。这两天,次旦多吉又要带着刚刚排完八大经典藏戏的娘热藏剧团下乡演出。虽然这些年藏剧的年轻观众增多了,藏剧院团也增多了,但次旦多吉认为,现在的藏剧团并没有真正把传统的东西继承下来。“有时候,我吃着饭也在想传承的问题,年纪越大,我感觉压力更大。”次旦多吉希望能在拉萨建立一个传习所,让想跟他学藏戏的演员能集中学习一段时间。(来源:中国文化报/记者 王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