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7月4日分宜讯(彭志红 报道)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工程,关怀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兄弟子女,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表达大学生渴望回馈社会的心情以及对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期望。
2012年6月29日,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服务队在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高岚乡午桥村开展了以“传播先进文化,传递人间温情”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9日上午,“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音乐学院团委书记彭志红老师带领下到达午桥村。下车伊始,同学们不顾路途的辛苦和天气的炎热,前往村委会农家书屋进行图书捐赠活动,并帮助农村书屋整理了图书。此次,音乐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共向当地捐赠了图书2000余册,包括政治理论、社会时政、国外旅游介绍、航空知识普及、文学作品等类型的图书,希望借此提升当地农村书屋对当地百姓学习先进文化的服务能力,并培养和体现大学生关爱社会、关注农村、传播知识,传递温情的良好风貌。
午桥村是一个落后的村庄,缺乏自然资源优势,缺少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青壮年外出务工。因此,原本一千人的村庄,大部分是外出务工家庭留下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为了给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的环境,帮助他们和看护他们的空巢老人增强安全知识,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顶着烈日来到村民居住较为集中的钟氏祠堂附近,给当地的留守儿童和部分空巢老人进行了安全知识讲座,内容涵盖食品卫生安全、炎热天气防暑小知识、生活安全小常识等。此外,为增强和小朋友的沟通和交流,服务队员们还给前来听讲座的小朋友发放糖果、做游戏、拍照片,等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由于午桥村地处偏远,平时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虽然村民们对文艺演出的渴望非常强烈,但只能通过电视来接触文艺演出。社会实践队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筹备、认真组织,提前一个月便开始编排、练习节目。这次社会实践队由30余名同学组成,却一共排练了近20个节目,因此,很多同学集主持、服装、音响控制、场务等多个角色于一身,但大家不辞辛劳、不畏酷暑,都积极投身准备。晚上8时,文艺演出在午桥村钟氏祠堂正式上演,午桥村当地村民干部近300人观看了演出。在当地最为隆重的仪式——烟花和击鼓之后,由8名同学演出的舞蹈《如歌的青春》拉开了演出序幕。歌伴手语舞《感恩的心》、《千千阙歌》、《亲爱的小孩》、《两地歌》温馨暖人、感人至深,舞蹈串烧将藏族舞、壮族舞、彝族舞、现代舞等多个民族舞蹈一一呈现,场面热烈、掌声不断,配乐诗歌朗诵《留守儿童的梦想》、合唱《爱,因为在心中》等节目都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共鸣。晚会历时1小时,全场高潮迭起、欢声不断、精彩纷呈,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许多小朋友还用当地采摘的鲜花向演出的同学表示了感谢。
此外,为了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服务内容,社会实践队还专门邀请了南昌航空大学联想IDEA精英会的同学加入。精英会的同学们不仅同全体社会实践队员一起参与了所有服务项目,还专门就当地的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等内容进行了走访和调研。
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南昌航空大学在校大学生服务社会、关爱社会的一次实践和展示,同时,也是对他们进行的一次深刻而生动的省情、民情教育课程,这将有利于激发他们珍惜美好生活,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进而更加关注农村、关爱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他们服务社会的最好平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真正做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