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牛腿琴时,可采用坐姿或立姿。坐姿多使用稍大的牛腿琴,将琴箱下端夹于两膝之间,琴面朝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在弦外拉奏;立姿多使用稍小的牛腿琴,将琴的尾端顶在左肩与左胸之间,琴面朝上,左手托持琴颈,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弦,右手执弓在弦上拉奏。这种奏法在我国各族民间拉弦乐器中极为少见,它和演奏小提琴的姿势有些相似。
它的定弦因地域和用途不同而有异,多以五度关系定弦,也可按四度、小三度音程定弦,一般常定弦为:g、d1、c1、g1;d1、a1;d1、g1或e1、g1。只用一个把位演奏,音域只有一个八度。
牛腿琴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使用棕丝弓毛摩擦棕绳弦,所以它的发音纤柔而略带嘶声,音色柔细,音量较小,并能与人声、歌声十分密切地结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风格。演奏时常在音孔中插入一根直径稍细的圆木钉作为音柱,通过推进、拉出或旋转木钉,可以调节琴的音量和音色。经常同时用双弦奏出五度和音。牛腿琴主要用于各种体裁的侗歌和侗戏伴奏, 也可独奏或合奏,还常常自拉自唱。
在侗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牛腿琴占有重要地位,是牛腿琴歌、侗族大歌和叙事歌离不开的伴奏乐器,应用十分广泛。牛腿琴歌侗族称作嘎各给、嘎给以、嘎腊(拉嗓子歌)或嘎昂(室内歌)等,曲调较短,结构简单,速度悠缓,是侗族未婚男女青年“行歌坐妹”、倾吐爱情的一种主要方式。
叙事歌侗语称嘎窘,多为民间歌手自拉自唱,伴奏随歌进行,不时夹有间奏,曲调优美,节奏平稳,有如小河淌水潺流不息、娓娓动听,真可谓歌者入神,听者有兴。较著名的牛腿琴民间艺人有:贵州黎平的石国兴、广西三江的罗胜金等。
每当夜幕降临侗族的美丽家乡,在月明风清之时,就会从村寨传出缕缕轻盈悦耳的牛腿琴声,这是哪位罗汉(未婚小伙子)在向姑娘倾吐爱情?听,姑娘那抒情的牛腿琴情歌也伴着乐声飞向远方。在侗族,未婚青年专门用于求爱的乐器,要算是那种小巧玲珑的牛腿琴了,在榕江乐里一带,几乎每个罗汉都有一支。当青年男女初恋时,小伙子要在半夜登着独木楼梯,爬到意中人住的阁楼窗外,拉起小牛腿琴向姑娘求爱,这琴声既不能惊醒父母,又要唤醒恋人。在这种特定的场合下,小牛腿琴的演奏,缔结了许多美满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