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学、音乐美学、音乐艺术管理、音乐声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钢琴教育研究、声乐教育研究、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指挥、声乐、国乐、钢琴、管弦)各研究方向适用】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
考生必须掌握上自远古迄至清末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横纵两方面的知识。考生应对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史实,音乐文化现象,音乐种类、风格流派、音乐形态和传承方式,音乐文化交流等领域,包括对人物、事件、文献、乐器、乐谱以及音乐史学研究状况、音乐史学研究成果、音乐文物考古等,有相当的、具体清晰的认识。
一、远古、夏、商时期
1、旧、新石器时代社会、文化的人类学和考古学一般知识。
2、古代音乐文献所记载的原始音乐活动、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及其与中国音乐起源、氏族社会音乐文化、原始音乐形态和审美等问题的关系。
3、部分岩画从图像学的角度所反映出的远古时期乐舞表现形式和音乐审美文化功能。
4、关于这一时期的出土和传世乐器,以及如何依据这些乐器的材质、结构性能来比较和判断这一时期的音乐形态及观念。
5、金属乐器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1、西周礼乐制度中音乐使用形式的具体规定,以及礼乐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2、儒家音乐思想、墨家音乐思想、道家音乐思想。
3、这一时期的乐律理论(十二律、旋宫、三分损益法、隔八相生法)。
4、曾侯乙编钟的音乐特点,以及此套编钟出土的重要意义。
5、《诗经》和《楚辞》的音乐(结构)特点。
6、周代的“采风制度”。
7、有关这一时期的乐器、音乐文献及史料。
三、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汉代“乐府”的主要职能,以及李延年的音乐贡献。
2、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提示:鼓吹乐、相和歌、百戏)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提示:徒歌与但歌、相和歌与相和大曲)。
3、清商乐的兴起与发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提示;羌笛、胡笳、箜篌、筚篥、曲项琵琶、五弦琵琶)。
5、稽康、阮籍的音乐思想。
6、京房、何承天、荀勖在乐律学方面的探索及成就。
7、这一时期的古琴音乐状况(提示:琴曲《广陵散》、《碣石调幽兰》、琴歌《胡笳十八拍》、琴谱)。
8、文人音乐家的出现及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