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居老在国内音乐评论界一家重要的学会里担任副会长。一次,该学会在决定是否发表揭露某音乐学院领导涉嫌抄袭一文时,没有依据理事投票的结果,仅因学会主要负责人的“一票否决”就使得这篇文章没能发表。事后,居老向学会提交了《退会申明》并在其博客中写了一篇题为《学术腐败:没有赢家的赌场》的文章,以此表明一个学者在反对学术腐败上不屈从、不妥协的人格立场。
此事件在国内音乐学界掀起了不小的风浪,一时间,不少学者纷纷著文为学术正义摇旗呐喊,有位学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是什么让您对‘音乐界的学术反腐前景依然乐观’呢?显然不是事实,而只是一种‘邪不压正’的信念。而在‘没有赢家的赌场’中,其实也包括了带着这种信念干预‘赌场’的人。”
对待学术界的学术腐败现象,居老是深恶痛绝的,而对自己的学生,他的眼里更是揉不进一丁点的沙子。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是居老对学生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多年来,学生们经常会听到老师用这样的比喻来告诫自己:学术造假行为实际上是造假者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这颗炸弹究竟何时起爆, 造假者茫然不知,只能为此惶惶不可终日。然而炸弹一旦引爆,造假者的学术声誉便会葬送于轰然一声的巨响之中。而一旦他的学生中有投机取巧、悖于学术诚信的行为,必然会遭致居老严肃的批评。
曾经有一位博士生在写作学位论文时,将网上“荡”来的几段文字直接“粘贴”到了自己的文章里,本以为十多万字的文章,这点小瑕疵很难被人发现,即便发现了也无伤大雅。但他的“小聪明”还是没有逃得过居老的眼睛。随后,愤怒的居老在给该生的“辅导书”里留下了如下几段话:
这种连本科生都能一眼看出的小伎俩和小把戏,除了坑害你自己之外,又能糊弄得了谁呢?你的导师是吃素的?答辩委员会的博导们都是傻子?即便我们这些人眼睛都瞎了,学术良心给狗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来日肯定要将此文挂在网上,不仅是你本人,就连导师和所有答辩委员以及整个南艺音乐学的博士学位教学,都将颜面丢尽!
……
再一次严肃提醒你:学术研究是一个清苦、孤寂的事业,需要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刻苦钻研、科学严谨的学风,决不允许偷奸耍滑,投机取巧;故而,此病若不根治,不仅这篇论文不能提交答辩,你今后的学术生涯必然会出更大的纰漏——我先把话撂在这儿,日后勿谓言之不预。
学术研究中的严谨与执着
作为我国音乐批评方面的刀锋手,居老敏锐的眼光、犀利的文风、和勇往直前、始终如一的个性,吸引着许多慕名学子。不光是在南京艺术学院,在北京和上海的音乐学府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就读音乐批评专业的学生拿到学位时,却不知道居其宏老师,真是一件很丢脸很失败的事。因为如果不了解居其宏,就等于并不了解中国当代音乐批评。”
音乐批评是居老钟爱一生的事业,在他看来,学术界如果少了争鸣的声音,少了批评的鼓号,必将会成为一潭死水而不断腐臭。“用‘有容乃大’的胸怀,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带着这份学术理想和对事业的执着,居老从事科研工作数十年来笔耕不辍、立言不止,在国内各种报刊上发表论文和评论300余篇,出版了学术专著10余部、论文集10本,因其深度的学术观点和严谨学术风格,受到了学界同行的广泛好评。
“严谨、严谨、再严谨”,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研究中,这样的态度始终被居老恪守。他的本行是歌剧和音乐剧的史论研究,后来是当代音乐研究。至于目前他最有发言权的音乐批评,居老开玩笑地说:“其实也是客观形势所逼,是被逼到这个岗位上来了。”
在居老奠定人生观与学术观的青春时期,他目睹了很多音乐家的坎坷命运。当时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音乐批评的攻击很大,一些人把音乐批评当做政治斗争的工具,一大批非常优秀的音乐家被打成右派,这给我国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学术研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改革开放初期,血气方刚的居老撰文提出了音乐发展要在“不脱离政治的前提下,淡化政治”的主张,认为音乐不应过于趋于政治化,成为意识形态化的“单一武器论”。此论一出,立即在学界引起争鸣。
在学生眼中,老师的底蕴深厚、文字犀利,他的学术成就,往往是后辈晚生们追索仰望的高峰。居老一直告诫学生:“很多人认为音乐批评只能是吹喇叭抬轿子,只能说好不能说坏,这是我绝对不允许的,批评家作为独立人格,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标准和喜好,可以是主观的错误,但是不能不发出自己的声音。批评家不能指导实践,他们是间接地良性互动关系,彼此影响,彼此支持。策略因人而异。”
严谨、执着、认真、直率,这就是居其宏,一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仁者和智者。(本文原载于《艺术教育》2012年9月上半月刊,作者为倪振林 陈泓历,文中王建、李洁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