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高兴了,这是给予我们创作者,同时也是给予深圳音乐的最大肯定和最高荣誉。”日前,深圳原创歌曲《走向复兴》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其词作者、深圳人李维福在颁奖晚会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宽容失败的深圳为创作者提供了最宽松的环境,正是深圳这片富有生机的文艺沃壤,让中国的原创乐坛涌现引人注目的“深圳现象”。
“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这座移民城市是年轻人的城市,充满激情。”李维福深情地说,歌曲《走向复兴》得益于深圳这座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城市,受惠于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与先锋目光,诞生于一向坚持“国家立场,深圳表达”的深圳文艺精品生产机制。在深圳的文艺工作者,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艺术创作与城市发展、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使深圳原创作品更具思想高度。
“我只是一个业余词作者,在《走向复兴》之前,我也没有创作过进行曲。”教育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创新时代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的李维福深有感触地回忆说,“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创作的网络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被谱成同名歌曲传唱全国。刚开始接到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谱写一首献礼歌曲的任务时,我的压力非常大。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这个问题我酝酿了好久。直到交稿的那一天,毫不夸张地说,我总共修改了上百次。”
“如果在别的城市,我也许不敢写这首歌,但在深圳我的压力就小多了,我只管勇于尝试。”他说,因为深圳这座城市能够宽容失败的博大胸怀,让自己敢于放手去创作《走向复兴》这样的歌词。深圳对创作者来说,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宽容失败的博大胸怀,为创作者提供了最宽松的艺术生产环境。
他同时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创作,特别在主流文艺精品的创意、创作和制作过程中,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更是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和参与,多次听取歌曲《走向复兴》的创作情况汇报,提出创作原则,亲自审听歌曲。对歌曲策划和创作过程进行具体指导,与词曲作者多次沟通,将歌曲不断打磨成为经得住考验的精品。
“正是深圳文艺创作的宽松环境,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鼓励,鼓舞了很多音乐人。如深圳2009年启动的音乐工程撒下了音乐的火种,很多北京音乐人渐渐回流深圳,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原创作品。”他最后强调说,“我只是这首歌词的一个执笔者。《走向复兴》是深圳人集体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它的成功离不开中央领导、中宣部领导和省市领导的热情鼓励与大力支持,离不开深圳这块文化的沃土!”(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