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石是宜昌的老朋友。多年来,他不断地深入宜昌、走进巴土,把心中的激动、感悟化为一个个音符,广为传唱。
记者昨日连线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方石,恭喜他作曲的《巴土恋歌》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听他诉说不断为巴土歌唱的源源动力。
热土铸造的热血
湖北文化看土家,土家文化看长阳。
长阳巴土是一方文化的热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音乐伴随着长阳人民的生存和劳作,“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喜、怒、哀、乐,尽在其中。
“在巴文化的洗礼下,民歌、山歌、摆手舞等艺术形式也受其滋养,愈发丰腴。”在方石眼里,长阳南曲唱词文雅,唱腔优美,以流丽婉转、抒情荡气和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及鲜明的地方风格,被誉为“郁香的山花”毫不过分;长阳山歌旋律高亢嘹亮,节奏奔放悠长,宫羽调式交替,常给人以意想不到和俗中见雅的效果……
巴土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吸引方石一次又一次地走近,一次又一次地与周立荣合作。而每一次,方石都必有收获:《巴土风情》、《清江画廊》、《清江清长阳长》……
“老周用朴实的歌词、浓郁的情感表达内心深深的眷恋,而我表达情感的方式就是音符,当我把自己对巴土文化的感悟、对巴土音乐的喜爱,化为跳跃的音符时,我也完成了我的使命。”方石说,是这方热土铸造了他和周立荣的热血,让他们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不得不一次一次地为她歌唱。
要传承更要创新
方石的音乐作品题材内容广泛,形式多元,有百余件作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群星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电视“星光奖”、“中国广播新歌奖”等全国性奖项。
艺术是时代的反映,歌声是生活的写照,要用一首歌曲展现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美丽山川等方方面面,对普通创作者来说是挑战,对“得奖专业户”方石来说,亦是如此。
决定为《巴土恋歌》作曲后,方石仔细考量了现今音乐发展趋势。“湖北原生态音乐资源丰富,仍有潜力可挖;但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情感上的变化,要求我们有所超越、有所创新。”
人们注意到,方石在《巴土恋歌》中一改往日写土家歌曲时常用的那种直白的表现方式,采用一种相对比较“安静”的表达。方石解释说,“从情感表达上来看,以前的土家歌曲、音乐偏重直白的情绪渲染,就像长阳的歌手那样,与其说是在‘唱歌’,不如说是在‘喊歌’。这次《巴土恋歌》的创作,在表达方式上偏向稳重、深厚、内敛,需要创作者完全融入其中,将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化为一体,让情感迸发出深入人心的力量。”
另外,在作品的编配上,方石也有机地借鉴了国际化的音乐元素,使“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容并蓄,“这是为了让土家音乐文化不仅存活于本土,同时加入到世界音乐文化的大潮之中,参与对话,参与竞争。”
古今贯通,中西融汇,在传承中创新,这就是《巴土恋歌》的音乐魅力。
音乐崛起还需人才
说起宜昌的音乐,方石说,他从未停止关注。
过去,宜昌音乐种类繁多,旋律丰富,曲式多样,音调奇特,享有盛名;新时期,宜昌抢抓三峡工程建设机遇,创作了众多以三峡工程、三峡移民为主题的作品。“如今,三峡工程顺利完工,宜昌的经济、宜昌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新形势、新文化下,创作新的三峡音乐,对宜昌音乐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长江钢琴音乐节对宜昌来说,也是一个音乐发展的重要机遇。“就目前来看,宜昌、湖北,乃至整个中国都存在钢琴创作精品不多、人才不济的问题。”方石认为,钢琴节对宜昌音乐全面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宜昌可以借助钢琴节,挖掘钢琴创作人才、推动钢琴曲目的创作。
宜昌是土家文化的集中地,民族音乐在近10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保护和发展,涌现出了“土苗兄妹”等满负盛誉的民族歌手,也为宜昌捧回一座座傲人奖杯。曾担任过央视青歌赛、中国音乐金钟奖、亚洲青年歌唱家大赛等重要比赛评委的方石,也毫不吝啬赞美之情,为“土苗兄妹”等优秀歌手拍手叫好。但说起宜昌音乐人的传帮带问题,方石还是略显忧心,“近年来,宜昌比较全面又具有个性的音乐人才还不够,急需寻找、培养新的年轻歌手,吸收新鲜血液,帮助推动宜昌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
宜昌音乐要崛起,任重道远,需要一代代音乐人不懈努力。方石说,他还会继续关注宜昌音乐,关注宜昌文化发展。(三峡日报)图片由被采访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