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的初晓杰有一副热心肠,她带着伯乐相马的眼睛打量着手里这些学生,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打造展示才能的舞台。今年6月,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在大连艺术学校举行。16岁的刘晓梅在一个半小时里,为全校师生演唱了十多首风格迥异的歌曲,令在场观众无不感受到其音乐魅力。坐在观众席上的初晓杰,是这场音乐会的总导演,看到学生的成功演出,她“比自己获奖还要激动。”初晓杰饱含感情地介绍自己的爱徒:“刘晓梅出生在并不富裕的家庭,但一直坚持在音乐道路上拼搏。我常听到她在琴房练习,找喜欢的歌让我教,她的精神让我感动。”
为了给爱徒筹备音乐会,刚当母亲的初晓杰把时间几乎全放在学生身上,还为学生租演出服装等,幕后花了不少心血。“作为声乐启蒙老师,我希望为学生将来的艺术道路铺好奠基石,让她能有更好的发展。”演出结束时,刘晓梅发自内心并深情地向初晓杰喊了一声:“妈妈。”
初晓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到她那里拜师的孩子络绎不绝。初晓杰一边教学一边总结经验,她说,声乐这一行,干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是在比“文化底蕴”,一切的声乐技术、技巧,最后都是为表达感情服务的,而个人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决定了他的表现力。她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曾经有我市著名高中的学生跟她学声乐,“教这样的学生十节课取得的成绩,可能一般学生得花一年工夫。”
学习声乐又急不得,“欲速则不达”“放松见成效”,这也是初晓杰的一个体会。初晓杰笑着打比方“许多人喝高了去唱卡拉ok比平时唱得让人刮目相看就是这个道理。”曾经有个孩子因为高度紧张,文化课学习成绩下降,家长“无奈”让孩子跟初晓杰学声乐,准备转考艺术院校,没想到,学了一段时间,孩子的紧张情绪缓解了,成绩反倒上来了。“音乐是让人放松的,也只有放松,才能有上佳表现。”
用情感和文化素养诠释音乐
2007年,初晓杰参加了第七届大连青年歌手大赛,那是大连市规模最大、最权威的声乐赛事。初晓杰在那次比赛中荣获美声组金奖。2008年,初晓杰获得第十一届阿尔卡莫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赛区入围奖并代表中国选手去意大利参加比赛,进入半决赛。2009年7月,她获得孔雀奖首届全国中等艺术学校声乐大赛教师美声组铜奖。在第二十届大连国际服装节开幕式上,初晓杰与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杜吉刚同台演出古典歌剧……
参加声乐比赛,还能夺得大奖,之前是初晓杰没有想过的。她一直是个很勤奋的人,但似乎不算个很自信的人,之前,她一直认为自己的先天条件不算好,参加大型赛事似乎与己无关。可是,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她的实力逐渐被身边的老师朋友认可,朋友们也鼓动她重在参与。于是,2007年,初晓杰参加了第七届大连青年歌手大赛,那一次,她的参赛作品是一位专业人士为她量身打造的原创歌曲《我要用歌声寻找你》。初晓杰声情并茂的演绎感染了在场的观众和评委,获得美声组金奖。初晓杰笑称“当时真没想到我会获奖”。“当穿着曳地长裙在掌声和鲜花中捧得奖杯的时候,你有没有丑小鸭变成天鹅的感觉?”这个问题让初晓杰歪着脑袋想了想,不好意思地笑着点头。
在大连艺术学校这些年,初晓杰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钟淑芬老师,初晓杰说:“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客座教授,不仅学生,我们很多老师也都去听她的课。她总是能用最通俗的语言让你明白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
一边教学,一边实践,同时不断学习积累,让初晓杰的声乐之路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对于声乐,她一直抱着一颗虔诚之心:“有机会我要再学习,提高自我修养,声乐,看不到,摸不着,光凭天赋远远不够,音乐表现力需要情感和文化素养的不断积累。”
艺术工作是要从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的,初晓杰对这一点感受很深。
一年多前,初晓杰当上了母亲,刚刚十五个月的女儿让她体会到做母亲的甜蜜与辛苦,丰富了她的人生体验,也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在不久前的新人新作展演中,初晓杰带领学生排练音乐剧《童年哆来咪》,其中有一段展现“玄境”的,初晓杰把她演绎成“梦境”。观看的老师感觉到,初晓杰的表现手法和以前有很大不同,“眼神不一样了”。初晓杰说,那时当了母亲以后,重新感知童年,角度不同了。(大连晚报)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