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神,但他的琴声却有如神迹。他的一生几乎都坐在轮椅上,却成为广受全球乐迷爱戴的“弦上的精灵”。伊扎克 ·帕尔曼,这位当代乐坛的殿堂级小提琴家,将于10月19日晚再次莅临深圳,在深圳音乐厅上演一场世界级的音乐飨宴,用他那弓弦间的和鸣奏响“魔鬼的颤音”。
为深圳排出全新曲目单
即使你对帕尔曼不了解,也没关系。《辛德勒的名单》、《闻香识女人》、《英雄》、《艺伎回忆录》、《走出非洲》、《真实的谎言》……这些著名电影只要你看过其中一部,就肯定从其配乐中听到过帕尔曼指下淌出的琴声。
作为当今世界出场费最高的古典音乐艺术家和15座格莱美奖杯的获得者,轮椅上的帕尔曼是乐坛的“超级明星”——人们不仅热爱他的音乐天才,更热爱他的魅力和个性。人们对他的肯定,不仅仅在于那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更因为他通过音乐、爱心和幽默带给人们的欢乐。
2011年10月,帕尔曼曾经首次到访深圳,为深圳乐迷献上了堪称最高规格的古典音乐演奏会。大师此番再度来到深圳,将不会重复上一场的曲目,而是排出了全新的曲目单。其中包括贝多芬的《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钢琴奏鸣曲》、格里格、《C小调第三号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和塔蒂尼传奇之作《魔鬼的颤音》。
最受观众期待的《魔鬼的颤音》是小提琴演奏的“神曲”,曲中有大量优美又有极高难度的颤音。围绕这支曲子的很多传说,为其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曲子最后的华彩乐段会充分显示出华丽的演奏技巧,小提琴的顿弓造出声嘶力竭地哭喊的效果。帕尔曼将以无懈可击的演奏、炉火纯青的技巧再次征服乐迷的耳朵。
用生命诠释音乐灵魂
对帕尔曼来说,小提琴不仅是件乐器,更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残缺躯体的最好慰藉。听着他弓弦间跳动的“魔鬼的颤音”,看着他面庞爽朗的笑容,赞叹着他精湛的技艺,人们无法把他与“残缺”联系在一起。这个视音乐为生命的犹太人,用自己的行动为残缺的生命做出了另一种诠释。
帕尔曼演奏的最大特点,他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综合体。端庄、和谐、均衡和浪漫、潇洒结合得很好。他能驾驭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并试图用不同的音乐来表达不同的音乐内容。他的运弓饱满且极富倾诉力,十分注意作品的歌唱性,琴声饱满松弛。他以那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很有条理地处理着无数条变幻莫测的旋律,把古典主义的和谐、均衡和浪漫主义的热情、洒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表现在音乐中,既准确地再现了作品内容,又不失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本场音乐会,帕尔曼将继续与老搭档、钢琴伴奏罗昂·达·席尔瓦合作。对深圳方面的接待,他要求的非常简单,他不希望大家搀扶或过于照顾他,只希望当他是普通人来对待。目前,主办方已为帕尔曼设置好全程无障碍通道,并将安排其入住酒店专为特殊需要人士准备的无障碍客房。音乐会的当晚还有一个惊喜,为持本场帕尔曼音乐会门票的观众,可以九折购买由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呈现的2014新年音乐会的门票。(深圳特区报/王俊)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