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担任“群星奖”舞蹈比赛的评委中,来自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明文军是青岛老乡,虽然11岁就已离开家乡,但是说起青岛的舞蹈发展状况来如数家珍,他直言青岛的群众舞蹈在基层普及方面做得非常好,并不是一味关注舞台评奖。此外,他还对青岛即将参评 “文华奖”的舞剧《红高粱》予以关注,从创排到后期的修改,一直都有参与。
热赞青岛群舞普及得好
从学舞蹈的学生,到教授、研究舞蹈的老师,明文军作为舞蹈领域的专家,同样也关注着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他直言,培养职业舞蹈人,离不开整体的社会氛围,“参评‘群星奖’的作品中,有很多是区域性特色很强的舞蹈,就像青岛人说青岛话,有一种很亲近的感情。”具体到青岛参评“群星奖”的作品《田野的嫚儿》,明文军说道,他在大学读的就是民间民族舞,所以对胶东地区的秧歌很熟悉,“去年胶州举办的秧歌节上就看过这个作品,这帮孩子表现很不错,区域的符号,舞蹈的动态,仔细想想,就特别像你身边人说话的腔调,所谓三弯九动十八态,秧歌扭起来的动作跟青岛话的味道很像。”明文军认为,将民间的舞蹈提炼到舞台之上,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新,不是说非要有电声这样异类的元素就是创新,创作本身就是艺术化的提升。
一直关注舞剧《红高粱》
青岛的舞剧《红高粱》,从最初的意向到后来的创排,都与明文军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创作者都跟我有关系,王舸、许锐都是我的学生,最初这一舞剧在北京论证的时候,我就曾参与过意见,后期的修改稿也都看过。”
明文军透露说,自己对舞剧《红高粱》提出的意见,第一就是别把观众想傻了,不一定要把故事都告诉观众;第二,舞剧有舞剧的擅长,这个作品有电影、小说在那里搁着,没必要去讲故事,从故事中挖掘人的情感,找出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就可以了。明文军透露说,实际演出反馈也表明,这个意见还是对的,“首演那天,我跟莫言一起看的演出,之后我们交流过,所有成功的地方都是跟电影不一样的地方,比如 《酿酒》的桥段,电影中是通过姜文的唱来张扬情绪的,但是舞剧呈现整体氛围就比电影更为热血沸腾,因为它有一个直观感,交流感,道具用得也非常好。” (青岛早报/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