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西京故事》: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
10月15日,秦腔现代剧《西京故事》在山东省济南市梨园大戏院落下帷幕。这部表现进城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生活的秦腔是近年来戏曲舞台上少见的优秀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被誉为“贴着老百姓的心窝写的戏”。“这部戏是为人民立传,为时代立言,是目前现实主义题材戏剧创作发展的方向。”文化部部长蔡武曾这样赞扬秦腔《西京故事》。而贯穿全剧的一句秦腔民谣“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正是全剧风格的写照。
秦腔《西京故事》是剧作家陈彦继《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之后创作的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戏曲作品,直面农民工及农家子弟进城打工求学遇到的种种挫折。该剧选取了两个最典型的生活场景:一棵古树旁的出租房和清新美丽的校园。两个场景交织推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城市与乡村在冲突中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秦腔表演艺术家李东桥在剧中扮演较真、执著又善良乐观的罗天福,他的演唱和表演成为全剧的一大亮点。剧中的唱腔以传统板式为主,特别是李东桥的拖腔和行韵既展示了传统秦腔声腔艺术的魅力,又富有真情实感,观众听来酣畅淋漓,相当过瘾。(王立元)
汉剧《宇宙锋》:抢救古老剧种“看家戏”
10月15日,汉剧《宇宙锋》在山东剧院演出。这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汉剧首次在国家级艺术盛会上亮相,也是汉剧《宇宙锋》60余年后以崭新面貌再次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抢救这样的经典作品并不比原创简单,其中需要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并不少。”该剧导演石玉昆说。剧中,石玉昆巧妙组合汉剧老中青三代演员,充分展示出汉剧的表演特点。
谈及新编汉剧《宇宙锋》的看点,石玉昆表示,观众不仅能看到原汁原味的汉剧陈派经典《宇宙锋》的“装疯”“金殿”两折,还能完整地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观众们能看到传承了老一辈精湛技艺的汉剧青年人才,展现出的当代戏曲工作者风采。
汉剧《宇宙锋》又名《一口剑》,早年曾由梅兰芳移植为京剧,成为梅派代表作。1952年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主演《宇宙锋》参加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获表演一等奖,随后在长春电影厂摄制成戏曲影片在全国放映。(王立元)
民族风情歌舞集《热贡神韵》:高原魅力的全景展示
10月15日,青海省藏剧团(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演出的民族风情歌舞集《热贡神韵》在烟台市牟平市民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极具藏族特色的舞美、质朴无华的音乐、浓郁高原风情的舞蹈,让现场观众久久地沉浸在热贡那博大神秘的魅力中。
“对于热贡歌舞风貌的再现,我们所关注的不仅是某一个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更希望对热贡独特的文化艺术有一个整体认识,包括热贡歌舞的源流、表演特色、艺术风格、思想境界等。”青海藏剧团团长仁青加说。该剧用原生态的歌舞、曲艺、藏戏、宗教音乐等作为整台节目的基调,用具有独特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唐卡、泥塑、堆绣三绝艺)、於菟(祭祀舞)、六月会(神舞、龙舞、军舞)等分别作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热贡人的民俗信仰等人文奇观作为节目的创作亮点,用全新的理念营造一种新颖独特的视听艺术效果。
2011年底,该剧被财政部和文化部定为2010至2011年度全国38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之一,并于2012年6月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且荣获金奖。(刘修兵)
评剧《赵锦棠》:情感细腻韵味醇
10月15日,淄博市齐盛剧场,由剧作家梁波操刀改编、天津评剧院精心排演的评剧新作《赵锦棠》精彩上演。
为参加“十艺节”,全体演职人员对该剧做了进一步加工整理,在剧本、音乐、唱腔、表演、服装等方面细心打磨,故事情节更加顺畅、主题立意更加深邃、舞台呈现更加细致、演员表演更具艺术魅力,该剧的唱腔在符合剧中人物情感的同时更具浓郁的评剧特色。
领衔主演曾昭娟在刻画赵锦棠这一角色时,把“百德善为首、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现得淋漓尽致。曾昭娟还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恰到好处地调整了自己的唱法。如“磨房”一场戏中哭诉丈夫离家后的凄凉和“牧羊山”一场中抚慰婆母那颗绝望的心,两段不同情感的唱腔,曾昭娟不但发展了“花派”演唱特点,而且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诠释出对人物的独到见解。(中国文化报/胡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