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古老剧种散发青春活力
10月18日至19日,由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领衔打造、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排演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精华版在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这部由我国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创作的浪漫爱情故事大戏,在今天仍散发出巨大的艺术魅力。演出谢幕时,剧场里的叫好声此起彼伏,观众争着到台前拍照留念。散场时,观众依旧谈论着这场3个小时的演出。
据了解,此次上演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精华版是这部戏的核心部分,虽然将历时9个小时的全本压缩到3个小时,但“游园惊梦”和“写真”“离魂”的故事脉络依然十分清晰,观众仍能深切感受到剧中杜丽娘为争取精神自由、婚姻自主穿越生死,执著追求真爱的经典与唯美。
“青春”是该剧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从山东临沂赶来看戏的刘先生说:“服装真美,剧情紧凑,典雅的唱词、优美的乐声,两位主角的表现很‘抓人’,这出戏演得太好了。”据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介绍,青春版《牡丹亭》整体色调淡雅,具有浓郁的中国山水画风格,采用淡黄、粉红、嫩绿等主要色调,服饰材料选用丝绸并辅以手工苏绣,衬托出演员的古典美。(程 竹)
提线木偶剧《赵氏孤儿》:台上如泣如诉 台下如痴如醉
10月19日晚,山东省昌邑市演艺中心上演了一出独特戏剧——以9只木偶为主角、70名演职人员参演的福建泉州提线木偶剧《赵氏孤儿》。当大幕拉开,木偶细腻的肢体语言、如泣如诉的“傀儡调”,完美刻画出剧中人物的悲欢情仇,让观众如痴如醉。
该剧主角程婴的饰演者沈苏革坦承,排演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传递到没有表情的木偶身上。泉州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表示,剧团特地重新打造了一批新木偶,运用了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并通过加强真人的肢体语言和唱腔艺术,再配合音乐、灯光,甚至运用木偶特技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赵氏孤儿》的创作和演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提线木偶剧演绎大型悲剧的空白。
据介绍,当晚是《赵氏孤儿》创排后的第105场演出,除了此次作为文华奖参评剧目的两场演出外,还为热情的昌邑观众加演一场,并在10月20日赴著名作家莫言的家乡高密演出两场。(黄国勇)
吉剧《鹿乡女人》:“醒台”前呼唤传统美德
10月20日、21日,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在山东淄博演出的《鹿乡女人》,以现代吉剧特有的感染力吸引了观众,演出中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剧中,长白山下风光秀美的小山村前一个大石台上赫然镶嵌着“醒台”二字。“祖宗的家法呀传当代,长白山下呀有醒台,醒脑醒心明好歹,辨是辨非辨黑白。”淄博五音戏剧团的孙宪华看完演出后说:“吉剧的唱词特别生活化,曲调也好记,一场戏看下来就能哼唱了。”他还告诉记者,吉剧的许多传统戏他都很熟悉,它们对自己的演艺生涯帮助很大。山东理工大学教师王秀清说:“这部戏告诫当今社会的造假者,造假丢失的不仅是产品品牌,还有传统的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吉林省戏曲剧院原院长、作曲家杨柏森介绍,这部戏创排4年来演出100多场,经过不断修改、打磨、提高,为参演“十艺节”,从剧情结构到舞美都进行了全新改版。该剧导演李文国表示,全剧经过5次修改,呼唤中华传统美德,是对原剧主题的又一次升华。(常雅维 胡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