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资华筠(青岛早报 韩星/摄)
昨晚(22日),舞剧版《红高粱》在十艺节上露面,不少专家学者、同行舞者以及演出商成为座上客,接受真正的检验。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资华筠作为十艺节的特邀嘉宾,也于昨晚来到现场观看了舞剧《红高粱》并给予高度评价,“我觉得这是一部感动我的、非常有震撼力的舞剧,我因为身体原因,最近看的舞剧不多,就我眼见所及,这是一部非常有竞争力的、优秀的舞剧,我非常感动。”
体现了舞蹈的本体特性
资华筠堪称是舞蹈界泰斗级的人物,著名舞蹈家冯双白曾是她的学生,而此次舞剧《红高粱》的总导演之一许锐也是她的博士生。演出结束后,资华筠走上舞台与演职员亲切交谈,并发表了观感,“大家辛苦了,我并不是偏心,因为这部舞剧的总导演之一是我的博士生,我感谢你们这个优秀群体,给了我这个学生一次创作实践的机会,使他能够不断创作提高。我觉得我很为舞蹈骄傲,因为你们改编的文学名著,你们的作品,体现了舞蹈本体的特性,体现了嗟叹咏歌之不足,手舞之,足蹈之;体现了舞蹈的优势,我相信文学原著作者也会很感动你们的作品,我为你们骄傲。”
资华筠表示,自己看过舞剧的演出之后,极为感动,“因为我们是职业的观众,就容易以挑剔的眼光来看戏,不容易进戏,但是这部戏不给你这种机会,我们对原著、对电影都很熟,但是舞剧却能够将这么一部有民族特色、乡土气息和民族魂魄的舞剧,用精练的、本质性具有亮点的方法去表达,说明舞蹈是成熟了,我很为这个学科的成熟高兴。”
有艺术质量才有生命力
资华筠对于舞剧的另一位导演王舸也给予了赞美,认为这部舞剧在审美性和表意性的结合上较之他以前的作品有很大的进步,“舞蹈常常是注意形式审美感的时候,会忽略表意性,注意到表意性的同时,会哑剧化,这部舞剧在这两方面的结合是非常好的,不论是双人舞还是独舞,相信是精打细磨的一个结果,而且舞蹈跟音乐、舞美的结合,演员的投入感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资华筠表示,在目前这样一个改制的艰难时节,剧院以艺术质量来争取生命力、市场竞争力,是走对路子了,“不是靠廉价的媚俗,一时的商品性去解决市场问题,靠真正的艺术质量,大手笔的投入,大群体的精心制作,争取非常好的市场和前景,这样做是对的,是舞剧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兆头,我很欣喜,也很感动。”(青岛早报/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