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进行了几场非常亲民的演出后,纽约时间17日晚,北京交响乐团终于站在了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上。可以说这是此次北美巡演最重量级的一场,但是北交团长、首席指挥谭利华却把它看成一件平常事。的确,以挑剔著称的卡内基观众用最热情的掌声证明了演出的成功。
当晚的上半场演出是《莲花》和《愁空山》两部中国原创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吹奏完竹笛协奏曲《愁空山》之后,唐俊乔在纽约观众的盛情之下返场又吹了一段《小鸟》,笛声婉转,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林间各种鸟儿的叫声,刚才还严肃端庄的观众不禁一次次会心地笑起来,在一场交响音乐会上难得地出现如此轻松有趣的场景,而这也是唐俊乔在此次巡演中唯一的一次返场。
下半场演出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卡内基的一流音乐厅品质在这首曲子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北交的乐手们似乎也找到了最佳感觉,相比起之前几场,这一曲“普罗”演奏得格外荡气回肠。好的音乐自然感染了现场观众,要求加演的掌声和口哨声此起彼伏,乐团一口气加演了5首乐曲,观众才在乐团散去后依依不舍地离开。
在美国的三场演出,每一场的上座率之高让人惊讶,从新布伦克州立剧院到希特拉斯莫尔音乐厅的巡演最后一场,爆满的观众席一次次给人带来惊喜和感动。卡内基这晚,坐在记者旁边的观众是十多年前就来到美国的一对中国夫妇,他们这次从新泽西赶到纽约,就为了看看家乡的乐团,演出结束后他们不断感慨,实在想不到国内的交响乐已经有如此的水准,而旁边一位已经上了年纪的美国女士在得知笔者的记者身份时,则难抑兴奋地让那对中国夫妇帮她当翻译,她一定要让记者知道:“这场演出太棒了,不可思议的棒!”
■对话团长
谭利华:登上卡内基只是平常事
记者:这次北美巡演最重要的一场要算是卡内基了,北交之前走出去都是在欧洲,第一次来到美国,“占领”了卡内基,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谭利华:卡内基只是世界一流音乐厅当中的一个,我们跑过很多一流大厅,像柏林爱乐大厅、英国皇家节日大厅、德沃夏克音乐厅等,反响都很好,而且人家不是客气,是实实在在地说我们好。所以我们来到卡内基就会觉得是件很平常的事,没有一点点紧张的东西,是很放松的。
记者:都说卡内基的观众是最挑剔的,但是当晚他们好像表现得非常兴奋。
谭利华:原来中国乐团出来,国外观众就是一种猎奇,但现在他们是在用职业的眼光来衡量,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这对我们也是一种鞭策。我们是首都的乐团,在外国人的心里,首都的乐团都是最好的,像柏林爱乐、像阿姆斯特丹、像巴黎管弦,他们对北交的要求也是应该代表中国的最高水平,在这一点上北交是能够做到的。
记者:北交是怎样来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呢?
谭利华:首先我们带了本民族的东西出去,借他们的平台来推动中国当代的音乐;但如果只演民族的就没有可比性,我们还要能完美准确地演绎西方经典。交响乐是全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现代文明的标志,中国人能完美地创作出地地道道的真正的交响音乐作品,而且是用中国的音乐语言,用西方的作曲技法,是我们自己交响乐团的演奏,另外还能完美演奏西方经典,这样获得的尊敬就会大不相同。
记者:就是说这与“占领”哪个著名音乐厅没有太大关系?
谭利华:卡内基确实是一个可以彰显实力的地方,但我们更愿意说是在一流的音乐厅接受更专业的观众的检验。我们愿意去重要的国家、主流的城市,去面对西方主流的文化群体。“文化走出去”不是花很多钱在华人圈里自娱自乐。比如维也纳金色大厅,半年时间去了133个中国的各种演出团体,连维也纳自己人都不敢去了,所以这个地方我就不愿意去,我们走出去是要让国外观众了解和尊敬我们的水平和文化的,不是去烧钱的。像我们这次巡演,票房都不错,都是实实在在售的票,没有送票。
记者:不过之前在墨西哥的演出却很亲民,搭露天大棚、进教堂、搞公益活动,似乎面对的并不是主流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