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演了中国第一部外国歌剧《茶花女》,他首创了中国第一张突破百万的金唱片,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歌剧之父、歌坛常青树的李光羲。2013年是李光羲忙碌的一年,不仅要参加演出,还要录制《回声嘹亮》等节目,11月9日,我们还看到他出现在《星光大道》的评委席上。近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李光羲,揭秘他纵情放歌六十载的神奇与魅力。
坐在李光羲洒满阳光,簇拥鲜花奖杯、彩照书法及琳琅满目艺术品的客厅里,聆听他畅谈如歌的往事,享受他动情哼唱的一曲曲回肠荡气的经典老歌。无法相信,眼前这位豪情满怀、神采飞扬、挺拔强健的歌者,竟是85岁高龄的老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几乎每天清晨都迎着朝阳出门,引领景山老年合唱团的朋友们纵情欢歌。他会同著名舞蹈家陈爱莲等20多位热心参与北京公园群众文化活动的艺术家,与42支代表团队群众一起拍摄的42集大型系列专题片《北京公园群众文化活动巡礼》正在播出,赢得北京市民的热烈反响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李光羲笑言,“赶上了盛世华年,没想到,我这么大把年纪了还能有点用,演出、讲学等活动一年比一年多。《祝酒歌》简直成了逢会必唱的曲目了。”
“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
“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是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给李光羲的题词,李光羲正是这样一路走来,发自肺腑演唱了百余首人民喜爱的歌曲,赢得人民歌唱家的最高褒奖。
1929年,李光羲出生在天津殷实的家里。童年,长得周正、身体强壮的李光羲深得祖父的宠爱,常围伴左右磨墨嬉戏,潜移默化也写一手漂亮的书法。
李光羲居住的天津芦庄子地区,有一所遵道堂。主持道场和念经的人,大都嗓音嘹亮、调门高亢。其曲调优美、婉转、悦耳,常令他听得入迷,也跟着哼唱起来。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大家发现这个孩子的嗓音太好听了。刚上学,他就是音乐课上备受师生喜欢的小歌手。
1953年,中央歌剧院到天津演出《白毛女》。李光羲第一次接触歌剧,著名演员郭兰英由身段、动作、语言、韵味和感情起伏变化,呈现的扎实戏剧功底和演唱方面高超的表现力,让他如痴如醉,萌发了去专业团体演唱的梦想。
1954年初夏,李光羲好不容易做通母亲的工作,前往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央歌剧院的前身)工作。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下,新中国排练第一部外国古典歌剧《茶花女》。27岁的李光羲担纲男主角一举成功,他赢得“歌剧王子”的美誉。随后,李光羲主演了喜剧《货郎与小姐》,俄罗斯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连斯基。他演喜剧笑、悲剧哭的高超艺术水平,深受观众的欢迎。
“周总理提携我十七年”
上世纪,李光羲一曲《周总理,你在哪里》,让亿万国人听得潸然泪下。如今,忆起周恩来总理对文化工作者的关心爱护,李光羲满含热泪:“周总理提携我十七年,没有总理,就没有我的今天。”
1956年,新中国上演了第一部古典歌剧《茶花女》,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关心和鼓舞。剧终,周总理紧紧握着李光羲的手、眼睛盯着他、高兴地连连说:演得很成功!你唱得真好!以后几乎每逢招待国宾,总理都亲自点名叫他,到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演出。
1972年,下放农村三年的李光羲接到上级命令:速到北京,执行重要任务,是周总理点名让他参加西哈努克亲王50岁生日的庆祝音乐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编辑看到李光羲出来唱歌了,证明他没有问题解放了,便约他去电台录制新歌。从此,在周总理的保护下,李光羲安全地留在北京。连续录制了《北京颂歌》、《远航》等歌曲,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千家万户。
1977年,周总理逝世一周年,国人以各种方式纪念缅怀总理辉煌的一生。李光羲收到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给他寄来的一首刚刚谱好曲子的歌曲,打开一看,正是深受人民喜爱的著名诗人柯岩写的缅怀总理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不想,他拿起谱子,刚试唱两句,泪水便扑簌簌地掉在琴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