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晚,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办的“开门——潮乐学生采风汇报音乐会”在阶梯教室成功举行。我院院长赵塔里木、附中校长沈诚、国乐系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张尊连及部分老师与同学们一同观看了这场演出。
音乐会开始前,张尊连书记上台致辞,他简要介绍了此次音乐会潮乐研习小组采风的相关情况,并代表国乐系预祝音乐会圆满成功。音乐会由研习小组成员闫月皎同学主持。
最先上演的作品是潮阳笛套曲目《八仙欢宴》,曲调优美,具有典雅、清悠的宫廷风味;随后一曲《出水莲》宛若一幅清新韵染的水墨画,以其清秀的旋律,典雅的气韵沁人心脾;接着一首潮州“细乐”《挨书登楼》以三弦、琵琶、筝、椰胡四个乐器组成的独特演奏形式,演绎出乐曲“重三六调”的柔美旋律,令人倍感和谐悦耳;广东汉乐曲《翠子登潭》瑰丽多姿,短短的旋律将翠鸟雀跃的生趣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场音乐会的一大亮点《福德祠》由扬琴、三弦、琵琶、筝四个弹拨乐器组合采用“轻三六调“和”活五音“两种具有独特潮州地方音乐风格特点的调式音阶做旋律的变奏和发展,使乐曲逐渐达到高潮;之后的一首潮乐《西江月》以恬静飘逸,如诗如画的旋律,为音乐会描绘出一幅月照江,江月相印的典雅图景;最后一首潮州弦诗乐十大名曲之一的《大八板》,具有唐宋大曲遗风,全曲从清逸端庄慢板舒展逐渐引申到干净明朗的快板,层次分明,手法变化多样,将整场音乐会带到了最高潮,博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音乐会结束后,院长赵塔里木教授就此次音乐会的举办发表了讲话强调了此次音乐会的意义,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提高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术传统的传承工作。他讲到:“这场音乐会体现了中国音乐学院的一种办学理念,即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以继承传统为基础,通过向民间艺术家们扎实得学习,认知传统;另一方面,就是积累学科建设的学术传统。通过今天的音乐会,学生们又丰富了音乐人生的阅历。学校未来会更多得建设这类特色的乐种课程,也希望同学们去努力学习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传承民间音乐。”
这场音乐会是国乐系学生组成的潮乐研习小组在刘顺老师的激励与指引下,经历半个月采风学习和近八个月的练习后,打开了活生生的民间音乐之门,将所领略到的民间音乐的质朴和洒脱,以音乐会的形式汇报给观众。同时也体现了中国音乐学院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这场朴素的音乐会,凝聚着研习小组所有成员的汗水与勤奋,凝聚着同学们对民间音传统乐的执着和信念,凝聚着大家对待手中每一个音符的精心呵护、对待每一次合作的用心聆听。本次潮乐采风和音乐会虽然都已经结束,但这成为所有研习小组同学及老师们美好回忆的见证。继承传统的行船已经起航,就让我们自觉地将这种传承播种下去,乘风破浪,勇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