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30周年,面向全国乃至国外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也将步入第25个春秋,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市宝山区政府、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办公室、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的 “百花芬芳”——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简称“双奖”)演员公益系列活动在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举行。11月2日至9日,各大剧种荣膺“双奖”的30多位艺术家从全国各地汇聚上海,陆续登台,精彩纷呈。从丰富的演出到各类的论坛,这一系列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既带来了全国影响力,也给上海戏剧界带来了新的启迪。
“梅花”“白玉兰”沪上吐芬芳
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代表了戏剧表演艺术领域最高水准,培养和助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戏剧领军人才,为戏剧事业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能同时获得梅花奖和白玉兰奖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跨世纪的两大奖项在将要而立之年之际,既背负着荣耀,也承担着前行的使命。30年来,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各种活动虽在四面八方开花,却从未在上海驻场;而主场在上海的白玉兰奖,作为在特定地域发起的全国性奖项,也急需推动品牌意识,为品牌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视野决定格局。作为本次“双奖”活动主要策划者和运作者的上海剧协,在中国剧协和上海市文联等单位的支持下,首次联动两个品牌,提出“双奖”艺术家概念,让那些拥有代表作的全国多剧种的表演艺术家们,把在中国戏剧长廊中塑造过的舞台人物形象,集中展现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互动交流与技艺切磋,让经过岁月沉淀的荣耀绽放出新的光芒,让戏剧演艺的精粹得以光大。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说:“你们为戏曲艺术搭建了如此宝贵的舞台,历史将会感谢你们!”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表示:“谢谢你们提供了一个好平台,你们辛苦了!”
精湛的技艺、丰富的演出,全国顶尖戏剧表演艺术家们汇聚于这个舞台,它源自于“奖”,却更还原在无疆界的舞台上;它在上海盛开,却把芬芳传递到大江南北。
“双奖”名家同台献艺
“双奖”艺术家集体亮相,不仅是一次品牌联动,同时也成为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的一大亮点,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戏剧界的一大盛事,成为献给国内外观众的一场艺术盛宴。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张鸣表示: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个大平台上首创性地推出“百花芬芳”——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演员公益系列活动,是全国戏剧界的一大盛事。
上海剧协选择在上海国际艺术节启动“双奖”系列活动,看好的正是国际艺术节期间的演艺平台资源,国际性和地域性的优势互补。11月8日和9日晚,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举行的“双奖”艺术家公益专场演出,是本次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全国10余个剧种的30余位“双奖”艺术家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首位梅花大奖及首届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获得者尚长荣的带领下一一登台,并献上了经典戏曲唱段和精彩折子,一展中华戏曲瑰宝的无限魅力。参演艺术家来自天南地北,包括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陈少云、王平、史依弘、安平、翁国生、常秋月、吕洋,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张静娴、谷好好、黎安,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赵志刚、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吴凤花、吴素英,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华雯,以及淮剧、豫剧、黄梅戏、晋剧、秦腔、评剧、川剧、扬剧、锡剧、绍剧等的代表人物。
活动多多 亲民惠民
“双奖”活动定位于交流、公益、亲民,主办方特意将11月8日、9日晚在天蟾逸夫舞台的两场演出票价定在60元和80元,让普通老百姓也能走进剧场享受优质艺术资源。不仅如此,在长达一周的活动期间,3场演出和3个论坛交替进行,在策划和理念上还带来了众多启迪。
名家与百姓同乐。11月2日下午,一场由尚长荣领衔的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演员与上海宝山区优秀市民艺术团队交流演出在宝山区文化馆举行。部分“双奖”艺术家携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上海少儿戏曲“小白玉兰”的小演员们一起走进宝山社区,与宝山区刚刚在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中获得上海市优秀戏曲团队、舞蹈团队称号的市民朋友同台交流演出。11月5日下午,“双奖”艺术家进校园、进街镇活动举行,由沪剧表演艺术家、“双奖”演员马莉莉为宝山庙行镇的市民戏曲沙龙讲述“沪剧人生”,由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双奖”演员黎安从漫谈昆曲小生表演的角度为上师大附中的学生讲解昆曲的“细腻之美、雅致之韵”。
11月6日下午,刚刚修葺一新的上海昆剧团俞振飞昆曲厅里,主题为《当“百戏之祖”遇到“活化石”——古老剧种当下的困境和机遇》的论坛悄然进行,由《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赵忱主持,梨园戏表演艺术家、“双奖”演员、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双奖”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主讲。主持人灵活机动,主讲人由浅入深,可谓“锵锵三人行”,满满一台戏。论坛话题涉及当下古老戏曲生存与发展的众多问题,吸引了上海艺术院团的青年编、导、演,以及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昆曲班的学子们。曾静萍现场展示的梨园戏科目“十八步”极其曼妙,丝丝入扣地传递出古老梨园戏的神韵,让现场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技艺的华彩。谷好好现场展示了昆曲武旦的一套双剑舞,赢得叫好声一片。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妍也以“剧迷”身份与大多为年轻人的“梨迷”“昆虫”们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整场论坛。
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演员公益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在申城再次兴起了一股“文化公益热”,成为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正如中国剧协、上海剧协主席尚长荣的开幕致辞:“人以戏传,戏以人传,美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艺术技艺与品格德行,在我们的戏剧里互通共生,相融合又催发。就在我们人才辈出、佳作不断中,就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务本维新中,我们的文化和艺术才生生不息,引人入胜不已!”(中国文化报/ 沈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