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是宿舍里面最年轻的,年轻人没有定性,所以跟了什么人就学什么。也就是那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布林诙谐地说。
布林从小喜欢四胡,崇拜孙老,自然而然地向不爱言教的孙老系统地学习了四胡和潮尔的演奏技法,孙老快速和大力度的演奏让布林难忘。
男低音歌唱家朝鲁在蒙古国深造多年,无论对民歌还是长调,他都将蒙古语中的生活语言、音乐语言变成歌唱语言时母音和子音的细微变化完全掌握。“我是在科尔沁长大的,语言环境不是很好。所以,我从朝鲁这儿又学会了如何发音吐字,后来一直研究,现在,我在长调领域也是有发言权的。”布林说。
“那·仁琴教我爱上了潮尔、马头琴音乐,我永远忘不了他。”谈起恩师,布林不禁感慨。
让潮尔艺术重新活起来
美丽其格与布林相识已有多年,“在我的记忆里,当时他还是个初涉乐坛的年轻人,他的聪明与好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丽其格说。
“在我小时候,家乡科尔沁到处都是出色的民间艺人,我是听着民歌和说书长大的。胡尔奇手里的潮尔,更是影响了我毕生的音乐追求。后来我从事专业音乐,出国深造,家乡的音乐始终萦绕在我的耳边,成为我迈步向前的最大动力。”美丽其格回忆道。
多年来,除了专业上多次合作以外,美丽其格与布林之间的个人来往非常密切。在别人眼中,美丽其格是个作曲家,布林则是个资深的广播电视工作者,“我们长期以来在潮尔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虽然圈内知道和理解的人还不少,但可能是由于我们所主张潮尔的传统风格,在现代马头琴迅猛发展的时代强音当中,又显得十分脆弱。”
时间一晃就是几十年,美丽其格对家乡音乐的记忆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丝毫削弱,对家乡的钟爱之情更是越来越滋涨,他说:“而步入耄耋之年的我,似乎看到了实现自己多年梦想的希望——让潮尔艺术重新活起来。”
每天感觉时间不够用
现在,布林虽然已经退休了,可他比以前还要忙,“退休前还有休息的概念,现在没有这个概念,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需要写的东西太多了。我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有的是很有文化价值的,失传以后就有文化断层的感觉。现在能留的就留下。上个世纪,我和大师们手把手地学习演奏各种曲子,所以我还是有义务把这些老人的遗产留下。”
对于正在从事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布林说:“研究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其目的无非就是要揭示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促成它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完善起来。近年来,专门研究潮尔的学术论文屡见不鲜。然而这些论文对潮尔的来源及其各种流派的演奏方法、特点、名称等却众说不一,难以给读者们明确而满意的解释。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益所得结合历史文献,归纳整理,让潮尔音乐更加完整的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人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这就是我的心愿。”
“今年9月,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新开设了潮尔音乐专业本科班,并聘请我担任教授,但光凭音乐演奏是难以将传统潮尔音乐传承下去的,艺术学院的杨玉成教授是音乐理论方面的专家,我们将携手共同培养这些音乐苗子。”布林对记者说。( 新华网内蒙古 张磊 尹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