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9家单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因在“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名列其中。
据统计,目前我省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稀有剧种就有2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4个,省级项目15个。2011年,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正式启动。在两年的时间里,工程通过传统剧目复排,剧本、乐谱整理出版,相关实物征集收藏,历史求证与现状调查,影像录制等活动,探索稀有剧种的分类保护方法和传承机制建设,进而全面推进我省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今年3月27日,由省文化厅、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百部剧目拍摄开机仪式”在焦作市举行,由沁阳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复排的优秀传统剧目《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成为首部开拍剧目。截至今年10月,已拍摄稀有剧种传统剧目60余部。
据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吴亚明介绍,在成为第二批国家非遗保护研究基地后,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大稀有剧种抢救工作,研究确定《河南省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范》,筹建河南传统戏剧研究中心,开展河南传统戏剧经典剧目挖掘复排计划,启动河南传统戏剧传承人影像记录及口述史工程,开展传统戏剧研究队伍建设和研究人才培育工作。
□记者 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