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乐理 > 人物动态 > 郭淑珍:歌唱让我永远年轻(二)

郭淑珍:歌唱让我永远年轻(二)

分享到 |
日期:2013-12-23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叶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1975年在首都体育馆演唱《黄河怨》   她是柴科夫斯基著名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塔吉雅娜,她的一曲《黄河怨》曾红遍大江南北,她培养了孟玲、方初善、邓韵、温燕清、张立萍、王秀芬、韩芝萍、潘淑珍、郑莉、王静、幺红、李国玲、柯绿娃、吴碧霞、孙砾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优秀歌唱家,她就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郭淑珍。   中西贯通探索民族声乐   1927年出生于天津的郭淑珍,从小喜爱唱歌,中学时代曾积极参加业余歌咏活动。1946年她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随美籍教师汉基夫人学习声乐。1949年10月,她同艺专音乐系一起并入新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沈湘教授。1952年郭淑珍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翌年,作为国家选派的第一批留苏调干生,赴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歌剧与音乐会演唱,师从苏联人民艺术家卡杜尔斯卡亚教授。留学期间,她成功主演了柴科夫斯基著名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普契尼的《绣花女》 ,受到当地权威专家和媒体的好评。同时,她还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郭淑珍演唱的《黄河怨》 ( 《黄河大合唱》中著名唱段)曾享誉全国。1975年,当郭淑珍接到参加中央乐团复排演出《黄河大合唱》的通知时,正和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一起在京郊昌平“开门办学” 。多年不唱歌了,她对自己没有信心,整整三天都睡不好觉,把歌词一句一句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放。后来中央音乐学院老院长赵沨的一句话点醒了她,让她把注意力都投入到了歌曲的感情上。为了能够充分表达歌曲所反映的思想内涵,让真挚的情感打动观众,郭淑珍从几个方面做足了功课:她认真阅读了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札记,联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日本鬼子轰炸的情景;她还借鉴了俄罗斯民歌中用轻声表现俄罗斯妇女内心痛苦的演唱手法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李勇奇母亲哭诉家史时的表达方式。正是这种强烈而真诚的情感,再加上她那纯美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清晰的吐字和对气息很好的控制,使这首凄美悲切、如泣如诉的哀歌,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郭淑珍后来回忆说,当她在舞台上唱完这首歌时,发现自己的手都是冰凉的。演出结束后指挥李德伦对她说:“你把我唱哭了。 ”其实,现场被这首歌深深打动的不仅是李德伦,当年《黄河大合唱》复排演出的舞台监督、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金纪广如今说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依然激动万分:当时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压抑,那天当身穿藏蓝色演出服、像雕塑一样站在舞台上的郭淑珍,用凄婉而悲怨的声音唱出“风啊”的时候,我的眼泪刷地一下就掉了下来。而当歌曲结束时,我发现台下很多观众也都和我一样潸然泪下。“这天籁般的歌声和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真的是让大家久违了。 ”

  因材施教呕心沥血

  郭淑珍的前半生,可以用“歌声飘四海”来形容,而她的后半生则是“桃李满天下” 。郭淑珍在教学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中西结合、因材施教,可谓是不拘一格降人才。郭淑珍凭借自己丰富的舞台实践和教学经验,凭着相信科学的勇气和对艺术的执著精神,曾做出了许多在声乐界引起轰动的事情。

  吴碧霞原本是中国音乐学院的一名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年纪轻轻即已蜚声歌坛。1998年,她在攻读硕士学位时,该院院长、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希望她能够接受一些美声训练,并为她聘请郭淑珍教授担任硕士导师。郭淑珍经过对其嗓音条件的考查、分析,凭借自己多年的执教经验,从她的具体情况出发,采用美声的技术、方法施以教学。在郭老师的精心调教下,吴碧霞学习美声唱法不到两年,就在多项重要国际比赛中获得大奖。

  郭淑珍的另一个传奇故事是为现任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签约演员邓韵改声部。上世纪70年代初,广州军区歌舞团独唱演员邓韵以一曲花腔女高音《毛主席关心咱山里人》而小有名气,但是赞美之声并不能医治她心中难言的痛苦,她唱了多年的女高音,越唱越吃力,患了严重的职业病——双侧声带小结,每演出完一次要休息两天才能再唱。她曾一度失去歌唱的信心,多次打报告请求改行。后来单位派她到北京拜师以解决演唱中的问题,几经周折她最终找到郭淑珍。郭老师起先并没有答应,因为她觉得邓韵已是一名较为成熟的歌唱演员,而要让她重新调整自己的演唱方法,不知她是否能够适应,也不知最后的效果会怎样。面对郭淑珍的顾虑和犹豫,邓韵软磨硬泡地坚持了很长时间,直到郭老师把她收入门下。经过对邓韵的观察,郭淑珍坦率地给她指出:“你的声音条件不错,但不会唱,发声有问题。 ”郭老师首先纠正邓韵的演唱方法,对她施以科学的发声训练。半年后,邓韵的喉门打开了,呼吸通顺了,共鸣位置找到了,声音宽厚了,歌唱起来不再痛苦了,显示出自己的声音本质。根据听觉经验,郭老师判断她应是女中音,于是便带她去做嗓音检查,检查结果表明,邓韵的声带结构确实属于女中音。因此,郭老师建议她改声部。这一举措在当时的声乐界引起不小震动,很多人都认为不可思议。郭淑珍在恩师、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的支持下,顶住舆论的压力,继续对邓韵进行艰苦的训练。邓韵也克服了生理和心理的障碍,与老师密切合作。经过技术上的重新改造,当邓韵以女中音的身份重新登台演唱时,面貌焕然一新。她惊喜地感到自己的歌唱更加自如了,音色有了光泽,音域也明显增宽。而这种鲜明的变化,也令众人惊叹不已。邓韵逢人便说:“是郭老师给了我第二次艺术生命。 ”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比较偏重于感觉和经验,习惯于以自己的听觉判断学生的演唱,而学生则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爱好歌唱,这就很容易引起声部的误判。郭淑珍认为声乐表演也是一门科学,她一改以往声乐教学片面强调听觉经验的弊端,将声乐教学与艺术嗓音医学相结合,使声部确定这一关系到教学成败、关系到演唱者艺术生命的关键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在郭淑珍的学生中还有多人改声部成功了,“声部判断及其训练”这一教学成果曾在199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歌剧事业殚精竭虑

  早年在俄罗斯留学时曾主演过歌剧的郭淑珍,一直有着一个浓得化不开的歌剧情结。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艺术实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提出,各地都在建大剧院,可是却鲜有歌剧的演出。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歌剧表演人才的缺乏。歌剧演员不仅要有唱功,还要会肢体语言和舞台形象的塑造,同时更要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优秀歌剧演员的稀缺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郭淑珍认为,培养歌剧人才是声乐教师和音乐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歌剧人才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很不够的,他们还需要一定的舞台实践。然而排演歌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保障,音乐学院是教学单位,有些条件还不具备。但郭淑珍的性格是,只要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2007年她创建了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迄今已成功用原文排演了《莱托的仁慈》 《茶花女》 《魔笛》 《蝴蝶夫人》和《奥涅金》五部歌剧。剧组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等国内多个城市的著名剧院(国家大剧院、天桥剧场、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 21世纪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广州星海音乐厅、天津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福州大剧院等)演出,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的好评。其中, 《奥涅金》曾于2010年赴俄罗斯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中俄“汉语年”活动,并在文化部举办的首届中国歌剧节(2011年)上获得6项大奖。为纪念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诞辰200周年,该“中心”于11月下旬携经典歌剧《阿伊达》赴宁波、福州、深圳巡演,担任主要角色的既有著名歌唱家王秀芬,也有已成为年轻教师和职业演员的吴艳彧、谢天、孙媛媛、宋沣润、宗师、冯国栋、蔡俊军等,更有徐森、贺群、金久湝这些尚在音乐学院读书的研究生,演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赞誉,学生们也通过舞台实践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每次排演歌剧,郭淑珍都身兼多个角色,从对演员的声乐指导到舞台上的导演排戏,从与学院内部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到和演出剧场的合同签订,从海报、宣传册的制作到与合作单位的联系洽谈,她都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她做事的严谨和高规格,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她太热爱歌剧这个事业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生们搭建一个艺术实践的平台。

  在留学回国任教之日郭淑珍就曾告诫自己:“要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自己,把自己的东西贡献出来,就是最大的幸福。 ”工作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歌唱让她永远年轻。(中国艺术报/宋学军)

上一页 1 2

相关内容

  • 汤沐海 每一次音乐会我都酣畅淋漓2014-12-2
  • 常思思:神曲不适合我,坚持走艺术高端路线2014-12-1
  • 昆剧名宿林为林:突破自我再现大将军韩信2014-12-1
  • 裴艳玲正筹备新戏《渔夫恨》2014-11-27
  • 捷杰耶夫:展现“老普”音乐的放肆之美2014-11-27
  • 程学涛的演艺梦2014-11-2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2015年全国音乐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南
  • 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苏州圆满落幕
  • 我的青春,我的红色娘子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艺术院校教师组半决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21-34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1-20)

热门标签

文艺院团乐感是天陈其钢直第六届中声乐学习第七届“关于举办文化部将

教材教辅

曲式与作品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408页

isbn:978-7-103-02719-6

购买价:29元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修订版)
  •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

口弦

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