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的熊作华,每天都会拄着拐杖“摸”到书房,在电子琴前坐下,为老伴黄家敏弹奏上一曲,黄家敏则跟着音乐哼起歌。在电子琴前的熊作华,仿佛重拾了光明。
“2004年,由于视神经萎缩,我丧失了视力。”除了电子琴,熊作华还会演奏手风琴、二胡、钢琴。“弹电子琴可以练手,我把它当成消遣,而且老伴喜欢听,她当了我一辈子的听众,现在看不见了,我也想为她弹。”
“这几年我一直坚持弹,曲子弹一个小时也不会重复。”眼睛看不见却能弹电子琴,熊老说靠的是指法和记忆。尽管年过九旬,眼睛看不见,但是熊老两只手只要在琴上一放,“灵巧得很,我喜欢听他弹电子琴。”老伴儿黄家敏说。
熊作华有一个本子,本子上记录了他抄录的50多首歌曲,曲谱均是手抄,足有120页。
“这是我用的第3台电子琴。”熊作华说,尽管丧失视力,但这不影响他弹琴。
除了爱好音乐,熊老还喜欢古典诗词,他出过《更生集》、《更生续集》等诗集。尽管丧失视力,但熊老仍坚持写诗,“我念,儿子记下来。”熊老的新作品收录在《更生室词稿》中,创作时间是2012年7月。
书是熊老家中最难忘的“元素”,没有之一。
书籍在客厅、卧室、书房“刷屏”。书太多堆不下,部分书籍被放到门外过道的储物柜里。“我喜欢古典诗词,收藏的书籍大多是古典文学类。”
“期刊不计,光是书应该有两千多册。”熊老说,现在因为眼睛看不见,就不看书了。 (实习记者 罗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