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章中,《小二黑结婚》节奏明朗轻快,刚劲简洁,以细腻的感情刻画、富于民歌风味的旋律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小苦恼之歌》《美丽的花儿向太阳》两首儿歌,更是以生动欢愉的音乐展现了少年童真可爱的情趣。第三篇章中,经典的 “北风吹”音乐响起,欢快跳跃的节奏富有感染力,让观众们欣赏到天真、活泼、懂事的喜儿热切地盼着爹爹回家,父女俩准备过年的温馨感人场面。《公社的山啊公社的水》则表现了社员们欢快的感情和热爱集体的精神面貌,歌曲节奏轻快,旋律流畅,整首歌情绪饱满昂扬,洋溢着一种自豪感。
一曲又一曲的旋律,悠扬激昂,迸发着鼓舞人心的力量。每一首歌曲都是民众归于民众的群众音乐,每一部作品都是马可作曲风格的艺术升华;每一个旋律都构成了中华民族整整一个时代的绝响。浓郁淳朴的歌曲深深地刻进了在场观众的心底。
在坚实有力、豪迈热烈的《咱们工人有力量》之后,马可先生的两个女儿马海星、马海莹被迎上了舞台,整场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临近尾声,《河南大学校歌》悠扬的旋律响起,现场观众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和着伴奏与舞台上的演员们一起唱着校歌,音乐会圆满落幕,马可音乐带来的震撼和感动依然萦绕在所有人的心中。
本次音乐会选取了马可从3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20余首曲目,艺术学院的师生们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筹备、刻苦排练,以独唱、对唱、重唱、小合唱、民族管弦乐演奏、歌剧选段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将一首首传唱久远、脍炙人口的歌曲生动细腻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师生们通过挖掘并排演马可的作品,学习前辈对待音乐的认真态度,借鉴其音乐创作成功的经验,探讨其艺术成就及特色,从而将我校的艺术教学、艺术理论研究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马可(1918-1976),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1935年至1937年,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就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冼星海影响,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从此走上革命音乐的道路。他创作的许多歌曲传唱至今,成为上个世纪我国音乐创作中的经典。解放后,他曾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等职,在音乐教育与理论研究等方面,均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