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乐理 > 行业新闻 > 有关当下戏曲发展的几个观念问题(二)

有关当下戏曲发展的几个观念问题(二)

分享到 |
日期:2013-2-18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李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戏曲要获得发展,走向未来,就必须以对大众的关注来换取大众对戏曲的关注,以对现实社会的亲近赢得现实社会对戏曲艺术的亲近,用热情拥抱热情。不游离于时代之外,才能走进百姓心中。赢得当下,才能走向未来。   中国戏曲已走过千年历程,其间因时因地因社会发展而引发的变革不在少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戏曲形态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出现的,所谓“一代有一代之艺术” ,社会发展是这样,戏曲发展也是这样。   时下人们都爱说戏曲要面向未来,我以为,“面向未来”最根本的就是经营好当下,没有当下,就不会有未来,只有双脚可以把我们带入未来,正如没有自身的健康就不会有儿孙满堂、家族兴旺一样。要为戏曲争取明天,最切合实际的做法就是——   一、以忧患意识打理当下   过去我们常说中国有近370个地方戏曲剧种,一天看一个,一年也看不完。我们曾为此陶醉、激动。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它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亡。据有关部门10年前统计戏曲剧种就已不足260个,且大多生存堪忧。为此有人惊呼戏曲在消亡,又有人高唱让戏曲长存。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有简单化之嫌。眼下还不能说戏曲在整体上已经消

  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我们的戏曲艺术在表现“骑马” 、“行船” ,“坐轿” 、“抬轿”和冷兵器战斗时都办法多多,手到擒来。而一旦需要表现“乘车” 、“驾车” 、“坐电梯”或者现代战争时就捉襟见肘,无计可施。我以为这切不可成为我们向后转、逃逸当下担当的理由。我们应积极应对,大胆挑战自我,发挥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让表现新生活的需求带动新形式的创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热潮曾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一批新形式和新的表现手段,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比如取消了生角的小嗓子演唱,使之更合于革命英雄人物的身份和品格;以混合乐队替代了传统的“三大件”伴奏,使音乐从堂会格局步入剧场风范;取消了厚底靴而代之以草鞋、布鞋;通过设置石块、土墩、平台等凸现(实质是放大)演员的外形,以增强人物的英武气;以白毛巾代替了常见的生角手中的折扇和旦角手中的团扇。这些,已经部分地成为当今戏曲表现现代生活的常用手段。

  作为一门艺术,戏曲应当有融入时代、表现时代的勇气和能力,而这勇气和能力必须从积极地表现当代生活开始。只演老戏,不敢涉足现代生活,戏曲的没落将无可逆转。

  四、以关注大众换取大众关注

  当今戏曲艺术遭遇的最大困难莫过于观众不进剧场,或对戏曲的情感冷淡。我以为,说其它娱乐形式的“分羹”或许有一定道理,但这决不仅是戏曲这个特定艺术门类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戏曲离现实太远,离大众的情感太远。过多地演出过去时代的人和事,疏离了今天的观众,使他们在舞台上看不到今天的生活,看不到熟悉的人们,听不到现实的声音,找不到时代诉求。一句话,戏曲不关注今天大众的喜怒哀乐,大众也就自然要与之分道扬镳。

  戏曲应当反映当下人们的精神诉求,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否则就是一种责任逃逸,也是自我孤立。在这方面,过去的戏曲是有着良好传统的。可以说,一部戏曲史,实质上就是戏曲艺术关注当下生活、反映大众诉求、表达百姓心声的历史。被视为中国戏剧最初背影的“优孟衣冠” ,就是春秋时楚国宫廷艺人通过装扮表演为已故令尹(楚相)孙叔敖的儿子争取权益的故事;唐代歌舞戏《踏摇娘》 ,所反映的也是当时社会中妇女家庭地位低下的问题;南戏《祖杰戏文》 ,所演出的也是当时的一个地方恶霸胡作非为、草菅人命的现实事件,戏剧家“撰戏文以广其事” ,使之“毙之于狱” ;就是像《秦香莲》一类长演不衰的剧目,所反映的也是当时社会中实际发生、而后世社会又不断重演的因科举制度和个人道德而导致的无数家庭悲剧……于是,人们热爱戏剧,喜欢戏剧,乐于走进剧场去看、去评、去思、去想、去体味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宣泄心中的褒贬与爱恨之情。

  这样说,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传播手段,所以戏曲成了主要的诉求载体。今天,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都异常发达,戏曲就是再演这些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了。其实不然,戏曲有社会舆论功能,但却不是简单的舆论工具。它不需要过多表达社会实况本身,而是重在表现社会现实中人的情感、精神、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并且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审美地表现出来,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一点在近年来在京沪两地十分活跃的小剧场话剧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紧贴现实、关注底层,及时反映生活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与社会大众同频共振。让台上所演与台下所感、戏里所出与身边所现同时同步、互为表里,从而顺应了观众的关切,引发了观众的亲近感,看戏的欲望也就随之而来。掏钱买票,看的正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戏曲要获得发展,走向未来,就必须以对大众的关注来换取大众对戏曲的关注,以对现实社会的亲近赢得现实社会对戏曲艺术的亲近,用热情拥抱热情。不游离于时代之外,才能走进百姓心中。赢得当下,才能走向未来。(中国艺术报/王长安)

上一页 1 2

相关内容

  • 赵季平专场音乐会明晚郑州奏响2014-12-2
  • 两岸专家在福州研讨音乐学术现状2014-12-2
  • 舞台剧《我,就是我》首演推音乐剧场概念2014-12-1
  • 大型彝族音乐舞蹈诗《索玛花开》贵阳上演2014-12-1
  • 于广杰评《中国琴歌发展史》2014-12-1
  • 莱芜两音乐教师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2014-11-28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2015年全国音乐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南
  • 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苏州圆满落幕
  • 我的青春,我的红色娘子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艺术院校教师组半决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21-34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1-20)

热门标签

文艺院团乐感是天陈其钢直第六届中声乐学习第七届“关于举办文化部将

教材教辅

曲式与作品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408页

isbn:978-7-103-02719-6

购买价:29元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修订版)
  •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

口弦

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