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0日、22日,由天津歌剧院与意大利普契尼歌剧节合作演出的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将在天津大剧院上演。作为建院以来的首部作品,《托斯卡》承担着为天津歌剧院开天辟地的重任。在《托斯卡》的演员表上,拥有一个在世界歌剧界星光熠熠的名字,他就是剧中男主角卡瓦拉多西的扮演者、有“华人第一男高音歌唱家”美誉的莫华伦。
莫华伦现任香港歌剧院艺术总监、澳门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年轻人“闯”进了被“金发碧眼”独占的歌剧舞台,在柏林歌剧院、巴黎歌剧院、罗马歌剧院等歌剧圣地留下了他来自东方的嘹亮歌声。莫华伦是迄今世界上取得最高声誉的华人歌剧演员之一,近年来,他频频回到国内工作,致力于歌剧事业在中国的建设与普及。今年天津歌剧院的成立被莫华伦看作一件大事,接到邀约时,他激动万分,毫不犹豫地答应赴演。日前,刚刚抵津的莫华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您与天津歌剧院的这次合作?
莫华伦:作为天津歌剧院上演的首部歌剧作品,《托斯卡》是重要的第一步,如果走得好,那么对整座城市的形象都是有提升的。我希望为这部作品作出自己的贡献,能够参演这样一部歌剧,我感到既兴奋又荣幸。天津大剧院的建成和歌剧院的成立,不但是天津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内艺术界的一件大事,我们歌剧从业者也感到欢欣鼓舞。我昨天参观了天津大剧院歌剧厅,非常震撼,这个场地放到世界上也是一流的,所以也要有一流的歌剧来搭配。
记者:您长年在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地区演出歌剧,您能简单谈谈歌剧对一座城市的意义吗?
莫华伦:歌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能直接反映一座城市整体的艺术水准。在欧洲,每座大中型城市都拥有自己的歌剧院;在亚洲,拥有歌剧院的则都是国际一线城市,如北上广、首尔、东京、新加坡等等,要想打造国际化的都市,我认为必须要有歌剧。歌剧虽然起源于欧洲,但它绝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而是整个世界的。并且歌剧实际上也承担着普及艺术的任务,它是老百姓业余时间走进剧场感受音乐艺术的。
记者:这次演出由天津歌剧院艺术总监汤沐海担任指挥,您之前和汤指有过合作吗?
莫华伦:我和汤指首次合作是在1997年,那是我第一次回北京演出,节目是《图兰朵》。从那以后,我和汤指又有多次合作交流,到现在已经成了非常好的朋友。昨天在开往天津的车上,我们还拿着《托斯卡》的谱子把作品完整地唱了一遍,配合得十分默契。能在建院后马上排演歌剧,也说明了汤指的魄力和实力。
记者:在剧中您饰演男主角卡瓦拉多西,您对这个角色有何看法?
莫华伦:普契尼是我最喜欢的歌剧作家,《托斯卡》我也演过五六个版本了。歌剧的一大特点就是把人物特点都写在谱子里,在剧中卡瓦拉多西完成了从画家到革命者的转变,同时也深爱着托斯卡,可以称得上是个英雄人物。刚开场他为托斯卡演唱,剧中为正义演唱,临死前终于又回到了为爱情演唱的《今夜星光灿烂》。饰演托斯卡的演员玛蒂娜·塞拉芬是位“托斯卡专业户”,这是我们首次合作,我对此也十分期待。
记者:作为华人歌剧演员中的前辈,您如何看待华人在歌剧事业上的发展?
莫华伦: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我开始唱歌剧,那时候身边不要说华人了,连亚洲人都很少看到。不过在这三十年中,我们一方面把自己的艺术,如昆剧推向世界,一方面引进歌剧,建立了上海大剧院、国家大剧院这样的艺术殿堂,歌剧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身边优秀的华人歌唱家非常多,我也不再觉得孤单了。和西方人相比,咱们华人虽然音量较小,但声带短,在高音方面有着天生的优势,并且声音更加干净。假以时日,华人一定能在世界歌剧界拥有自己的地位。
记者:2003年您亲手建立了香港歌剧院,10年过去了,已经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对于天津的这座兄弟剧院,您有哪些可以提供的经验和建议?
莫华伦:歌剧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商演,它不可能带来多么大的经济收益。一场歌剧投资之大,至少要连演15场才能收回成本,所以一定要用心把城市歌剧做成事业而不是商品。在排演经典歌剧的同时,也要注意本土歌剧的开发,像我去年演的歌剧《赵氏孤儿》,就是一次“中国题材+西方形式”的尝试。对于天津观众,我想说歌剧并不难懂,大家可以在走进剧场前5分钟了解一下剧情,在现场也可以通过字幕来理解故事,生活中并不是只有流行、爵士或摇滚,歌剧可以极大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同时,我也非常盼望天津这股旋风能刮到全国,让歌剧在二三线城市也能蓬勃发展。(天津日报/翟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