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适逢毛泽东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0周年,辽宁抚顺作为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将于3月1日在当地举办盛大的《老百姓的雷锋》首唱式——傅庚辰作品音乐会,由著名作曲家傅庚辰担任词曲作者的新创歌曲《老百姓的雷锋》将是这场音乐会的主角。作为这次音乐会的主要演出单位,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目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傅庚辰则往返于抚顺、北京之间。2月19日,傅庚辰刚刚返京,记者便对他进行了采访,聊起了他和“雷锋”之间的故事。
第一次创作,去了雷锋班,听了雷锋的很多故事,发现雷锋是个将伟大寓于平凡的人
49年前, 1964年3月,就在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的第二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片《雷锋》上映,由傅庚辰创作的主题曲《雷锋,我们的战友》迅速在祖国大地唱响,尽管当时已有《学习雷锋好榜样》 《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歌曲在全国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中被群众传唱,但充满昂扬激情,节奏明快的进行曲式的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因它鲜明的音乐风格受到了广大听众的追捧。这部作品同时也成为傅庚辰的成名作,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49年后,傅庚辰再次创作雷锋题材作品,像当年创作《雷锋,我们的战友》时一样他又一次走进了抚顺。这次的抚顺之行,令他感慨良多,也让他回忆起了49年前在雷锋班体验生活的日子。
“当初我为故事片《雷锋》创作主题曲,在我去雷锋班之前就已经写好了一首叫《高岩之松》的曲子,以示雷锋精神的高大,立场坚定。 ”“这个故事说起来话就长了” ,傅庚辰的思绪被拉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雷锋班。“虽然在全国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中,我也被报纸上刊登的雷锋事迹深深感动,但去了之后才发现,雷锋他并不是‘高岩之松’ 。 ”傅庚辰到了抚顺,住在了雷锋生前的部队。“在雷锋班,我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同学习,还帮着雷锋开过的那辆“嘎斯”十三号车的司机修理车子,我5次采访培养雷锋入党的指导员,两次采访雷锋的战友乔安山,两次和雷锋班的同志一起座谈,还采访了雷锋担任学生辅导员的小学的校长。 ”在与他们的谈话中,傅庚辰发现,雷锋是将伟大寓于平凡的人。乔安山给他讲了很多雷锋的故事。“我吃饭不小心掉在地上的饭粒,是不捡起来的。但是雷锋是要捡起来吃掉的。周日,我们放假出去玩,我口渴了到街上买汽水、冰棍解渴,雷锋他是用军用水壶带水喝。他还说我,带来的水不是一样解渴吗,何必花那些钱呢,省点钱买几本毛主席著作的单行本多学习学习、提高提高多好。晚上大伙儿都睡觉,雷锋为了不影响大家,自己用墨水瓶做成煤油灯,学习到深夜。 ”有一次雷锋生病发烧,还去帮助附近的小学盖房子,在后来的电影《雷锋》里,有一首歌叫《为社会主义大厦多添一块砖》唱的就是这个真实的故事。在傅庚辰采访乔安山时,乔安山这样评价雷锋:“他高于我,我自愧不如。 ”
而给傅庚辰触动最大的是参观了连队里的一个展览。“当时的展厅还是个小土房。 ”傅庚辰说:“我在那儿见到了雷锋的节约箱,里面有雷锋从外面捡回来的螺丝钉,还有他穿过的补了又补的袜子,还有衣服鞋子。就像毛主席评价他时谈的一样,一个人一时做好事是容易的,一生做好事是不容易的。雷锋做的每一件事单个看起来可能觉得是小事,不足挂齿,但正是这些生活中说不完道不尽的小事,塑造了他不朽的人格。 ”这些故事,傅庚辰都一一记录下来,这份珍贵的采访笔记也让他珍藏至今。记者采访他时,还见到了那个手掌大小的红色日记本。这次的采访经历带给傅庚辰很大的触动,也清晰地勾画出了电影《雷锋》主题曲的主题,那就是将伟大寓于平凡,这就是雷锋精神最可贵的地方。“概括起来,我认为,雷锋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他的特点,而不是战场上的流血牺牲。雷锋不是董存瑞、邱少云,他们的英勇是面对生死无所畏惧,是一时间的事情。而雷锋不是这样的,雷锋是属于和平年代的英雄。 ”傅庚辰说。
否定了之前创作的《高岩之松》 ,那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形象来表现伟大寓于平凡呢?傅庚辰冥思苦索。在回北京之后的一个深夜,傅庚辰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突然脑子里冒出了旋律,有了!傅庚辰爬起床,拧开台灯,马上记录下来。但是词还没有,那就先把曲子写下了。乐思是不可遏制的,傅庚辰一气呵成,势如破竹。第二天起来填词:“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标兵……”一首《雷锋,我们的战友》就这样诞生了。时至今日,傅庚辰提起这首歌的创作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这是对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次的创作经历带给傅庚辰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深入生活,傅庚辰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真是不假。我那时候创作雷锋题材是很有压力的,当时已经有《学习雷锋好榜样》 《唱支山歌给党听》 《八月十五月儿明》 《接过雷锋的枪》等一批展现雷锋精神的歌曲流传起来了,如果我写得雷同,大家肯定也不愿意听,所以就要求我选取新的视角。我最终采用了进行曲的样式,强调前进的队伍不可阻挡的感觉,代表一种时代的声音和革命队伍的气势,直到歌曲的高潮吹响革命的号角。我想如果没有去抚顺体验生活,那肯定就是《高岩之松》了。这首歌传唱开之后,我收到很多人的来信,找我要这首歌的曲谱,当时中央乐团指挥也邀请我将其改成交响组曲搬上舞台。 ”
第二次创作,当代雷锋郭明义的一番话给了很大启发,人人爱雷锋是因为雷锋处处为人民
在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之际,雷锋精神应当赋予它何种新的涵义?傅庚辰再一次踏上抚顺这块热土,这次他又去了雷锋班和展览馆,去探望了乔安山,重温了那些故事,他还见到了当代雷锋郭明义,很有感触。在雷锋的故地,傅庚辰和郭明义以及他的工友一起高唱《雷锋,我们的战友》 。傅庚辰说:“郭明义穿一身工装,满面风尘。学习雷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郭明义说,‘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他有病,我们就帮他看病,他没钱我们就给他钱,他有什么困难就帮他解决。 ’郭明义的话很朴实,但是很让我感动。而且他也真的这样做的,他的工资还没拿回家就都给别人了,和他一起的还有一支2000人的学雷锋团队。 ”这一次创作,我应该选择什么角度呢?傅庚辰又一次陷入思索当中,“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新的时代,但是我们的传统不能丢,雷锋精神不能丢。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不可丢弃的传统,是必须要继承和发扬的。党内之所以出现了腐败的现象,就是因为他们背弃了共产党的传统。就像雷锋说的那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语言虽然浅显但蕴含的道理十分深刻。 ”有一天凌晨四点钟,就像当年一样:“我们老百姓,人人爱雷锋,因为雷锋处处为人民……”这些歌词浮现在傅庚辰的脑海里,这次的曲调,是亲切的,轻柔的,像在话家常一样。傅庚辰说,“我这次选的是老百姓的视角,容易上口。‘你是一滴水、你是一颗粮,你是大地高山和海洋。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和和美美中国一家亲。 ’这些话突然就从我的心里冒出来了。一人唱一句,像在对话一样,十分亲切,最后高潮部分再合唱。相比起豪迈、雄壮的《雷锋,我们的战友》 ,这首《老百姓的雷锋》更口头、通俗,符合现在时代的基调。我们提倡为人民服务,就要用老百姓的语言、老百姓的口吻,唱出老百姓内心的感情呼唤。这样才叫贴近群众,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
“我们处在新时期,就应当把雷锋精神融入到群众中去。无论处在什么岗位,都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作贡献,比方说我是作曲的,那我就多写一些大家爱听的曲子,尽管我已经77岁了,但我还不愿放下手中的笔。如果我们大家都学习雷锋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为社会、为他人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中国就会更加美丽。 ”傅庚辰为新时期的雷锋精神赋予了新的涵义。(中国艺术报/丁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