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诚仁,祖籍河北通州(今北京通县),193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55年从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今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到湖南工作,曾赴抗美援越前线创作演出,历任湖南省歌舞剧团团长、湖南省音协主席、中国音协常务理事、湖南省政协常委等职,系国家一级作曲,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11年病逝于长沙。
在近60年音乐生涯中,他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人民音乐事业的无比忠诚,特别是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执着追求,全身心地投入音乐艺术事业。他的足迹踏遍三湘四水,到过全省几乎所有少数民族地区,从民间学习和收集了上千首民歌小调和音乐素材。创作了1000多件具有鲜明民族和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歌曲《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小背篓》、《苗岭连北京》、《春暖桃花源》,大合唱《韶山颂》,合唱组曲《三湘四季》,器乐曲《苗岭的早晨》、《竹山吟》、《阿妹上大学》,合唱交响诗《屈原》、《山鬼》,舞剧《红缨》,歌剧《灯花》,大歌舞《风雷颂》,电影音乐《枫树湾》等。中国音协、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文联等在北京主办了“白诚仁音乐作品研讨会”、“洞庭鱼米乡——白诚仁作品暨湘籍歌唱家经典演唱会”。他发现和培养了何继光、宋祖英、吴碧霞等一大批歌唱家。他力促“还歌于民”,为保护和传承原生态民歌呕心沥血。
为表彰他的突出贡献和先进事迹,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了他“湖南省杰出成就音乐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