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月13日
地点:福建大剧院歌剧厅
院团:浙江民族乐团
指挥:张烈
在中国画艺术的历史长卷中,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所作《富春山居图》占有重要的一页。“画中兰亭”的国宝级美誉,加上隔海分居又“合璧”的离奇身世,为这幅宏伟的山水增添了传奇般的魅力。
今年3月,在此画落笔666周年之际,后世艺术家以此画为创作灵感,将用音乐的方式,对中国艺术和古典文化来一场充满文人气度的表达——由著名作曲家刘湲、青年作曲家姜莹历时两年合作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山水画境·富春山居图随想》,6日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13日的福州之行将是它全国巡演的第四站。
“面对传世600多年的名作,我深深为黄公望在虚实之间、山水之间营造的淡雅高洁的境界所折服。我希望,这次的作品能同样拥有这么一种大胸怀和大智慧。”刘湲表示,《富春山居图》在文化之外的曲折,并不是这曲新作想强调的,他的创作旨在传递画中中国文化的温暖形态,那是一种“道的精神、佛的禅意,还有文人气度”,所谓“画中之音、画外之境”。
据介绍,《富春山居图随想》以“山水画境”立题,乐章结构以《富春山居图》六段构图为蓝本,分为“天地龢鸣”、“流水行云”、“听风醉月”、“秋山闻道”及“山水合璧”五大乐章。刘湲主要担纲“流水行云”和“秋山闻道”两个乐章。
为了创作,刘湲专程去浙江富阳拜访过当年黄公望作画之处,尝试与画家隔空对话,并采用了富阳山歌《十里亭》和水歌《鱼鹰号子》作为素材。“这两个乐章,各自都写了5个月以上。”他说,艺术创作要有严肃性和真诚感,因为创作的过程实际上反映了人生的严肃和真诚。
相关链接>>>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凝聚毕生功力和学养境界的代表作,问世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处。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和《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得以山水合璧,成就两岸文化交流的佳话。
刘湲简介
山东潍坊人,出生于杭州,少年时代随军人父母在福建闽西山区空军部队生活,中学毕业后考入福州军区前锋歌舞团,担任单簧管演奏员,并同时开始跟随福建师范大学作曲家、教育家郭祖荣学习和声及作曲。他先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深造,师从杨立青、赵晓生、吴祖强等人,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刘湲此前最为普通乐迷熟知的作品当属交响乐《土楼回响》,曾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自首演至今在国内外演出已50余场,是中国交响乐新作演出场次最多的作品。(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