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至8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共同主办、新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协奏曲)作品评奖活动将在北京、廊坊两地举行。
第二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协奏曲)作品评奖,由“论坛”与“评奖”两部分组成。
这是继2012年6月首届华乐论坛成功举办之后的第二届论坛活动。第一届评奖和研讨的核心是经典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第二届是经典民族管弦乐协奏曲作品。据关注、参与此次活动的评论家称,通过两届论坛的评奖和研讨,足以勾勒出1979—2009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的轨迹和历程。
2013年6月6日晚,十部最具社会影响力、传播广泛、兼具专业性与可听性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协奏曲作品,将在北京音乐厅颁奖并由中央民族乐团奏响。当晚的音乐会由指挥家许知俊执棒。这些几被所有海内外各大专业及中小学生民族乐团演奏过、听众囊括不同年龄层的经典乐曲,将由国内一线的著名演奏家及中央民族乐团当场完美回放。这批多年来音乐会上“必演”和“压轴”之作,在一场音乐会上共同呈现,可谓是一次音乐史上无法复制的奇迹般的震撼。
音乐会上,组委会将现场向获奖作曲家颁发奖杯、证书。组委会还将向十位经典作品获奖者,每位颁发十万元(税前)奖金,以表彰其为推动民族音乐事业所做出的杰出成就。就论坛的规模和奖金额度而言,“华乐论坛”被称之为顶级阵容毫不为过。
颁奖音乐会后, 6月7日至8日,针对获奖作品进行深入研讨的第二届“华乐论坛”将在河北廊坊——新奥集团举行。届时,获奖作曲家将亲临现场,讲述创作心得;10位资深音乐理论家将对10部获奖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和评论;文化部有关领导、资深指挥家、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及海外音乐界人士共同聚首,展开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全方位的梳理和研究。
与很多面向新创作品的音乐评奖不同,第二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协奏曲)作品评奖的视野,聚焦在1979—2009改革开放30年间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因此,活动更是对1979年以来迅猛发展的民族音乐事业的一次回顾与致敬,也是对长期以来默默耕耘在民族音乐创作领域苦心孤诣的作曲家们的关注与褒奖。首届活动举办之后,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极佳的业内口碑,不仅使老百姓更加了解民族音乐在当今时代的艺术状态,而且成为音乐界审视历史、思考未来的一个契机。此外,更由于其聚焦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民族音乐崛起的30年,因此该活动评选出的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和作曲家群,被中国音乐学界无比欣喜地冠以“迟来的中国新民族乐派”。
“华乐论坛”的举办,经过了长期的酝酿与筹备。谈到活动举办的宗旨,著名作曲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表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创作、演出实践,中国民族音乐特别是民族管弦乐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深入、务实的研讨势在必行。通过首届华乐论坛对精选出的12部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展演与研讨,使我们从事民族音乐的艺术家都深深感悟到,对民族器乐创作、演奏、理论研究及乐器改革与制作等方方面面的成败得失,进行的深刻总结,非常必要、意义重大。深入的研讨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应以中国民族管弦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历史中地位与成就的层面上,找寻正确的发展方向。理清模糊认识,明确发展道路,更全面地继承传统,更开放地学习吸收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精华,创作、演出、建设自立于世界音乐之林的优秀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
刘锡津会长还特别指出:发展艺术要靠政府支持,也要靠热爱文化艺术事业的企业家支持。“华乐论坛”的连续举办,要特别感谢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先生(新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大力支持,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据主办方介绍,为了确保“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协奏曲)作品评选的广泛性和群众性,从2012年11月份开始,设立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华乐论坛执行委员会”就开始向全国中直及地方民族乐团、音乐学院、大中小学民乐团队发出征集作品的函件,请他们根据多年演出的实践和市场反馈,推选各自心目中的经典作品。同时,通过《中国民乐》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官方网站等渠道发布消息,广泛向业内征集推荐作品。截止到今年3月底,共有40余家单位发来推选曲目,其中包括地方民族管弦乐学会、专业院团、音乐院系、大中小学民乐团等,共推荐了百余首作品。经过组委会组织专家认真筛选,最后产生了50首优秀作品进入初评。随后,将这些作品和作者的资料提交给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出最终获奖作品。
担任本届“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协奏曲)作品评奖的九位评委分别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乔建中、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王甫建、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樊祖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薛艺兵、中國音乐学院附中少年民族乐团常任指揮曹文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魏雅鸣、中央民族乐团首席唐峰、北京三十五中艺术教育办公室主任郭志平。本届评委除两位之外,基本上是首届评委的原班人马。评审中,每位评委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他们不仅是在评审作品,更是在梳理中国民族管弦乐近30年的发展历程,考虑到学术、历史、传承和创新等多个层面,并作出严谨的通盘考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