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过侯孝贤的《好男好女》、《南国,再见南国》,看过贾樟柯的《世界》、《三峡好人》,那么你就听到过林强的电影配乐。近日,这位台湾音乐人林强做客方所,带来《若水:音源·因缘》主题演讲。从高中时代不爱读书,到后来去台北唱片店买唱片,林强讲述他与电影、音乐的奇妙渊源,以及讲述与例外合作《若水》专辑的因缘际遇。
年少故事因不懂礼貌被杨德昌拒绝握手
讲座中,林强回顾了自己走上流行音乐的经历,“我去参加很多音乐创作的比赛,被一家传播公司看中,就去做了活动助理”,后来林强慢慢跟邝美云、梅艳芳等歌手接触,“倒茶水、开车去机场接她”。林强做了两年助理,但一直坚持写闽南语歌,老板赏识他,就找了罗大佑等制作人来制作专辑《向前走》,正式进入流行音乐界。而后因为侯孝贤的发掘,他又转入了电影配乐。
“我在音乐的路上有很多贵人,但是我也遭遇过挫折”,林强回忆,年少气盛时,刚好在拍《南国,再见南国》。“一次在马路边碰到杨德昌,我自然想跟他握手,手伸出来,杨德昌没有看我,我伸第二次,他转身走了。”林强立马发飙,骂起了“闽南话的三字经”,“这是对我不尊重,后来我才知道,没有晚辈对长辈先握手的。”林强坦承自己曾经的过失,因而他现在更多研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音乐修为把东方传统“化”进生活方式里
讲座结束后的采访中,林强对南都记者回忆起“电子音乐”时代,那时林强和朋友编过一本《2001电音世代———电子舞曲圣经》,由知名出版人詹宏志作序,“电子音乐在当年一直受大家排斥,觉得只是舞曲,我当时跟几个朋友为了让大家有不一样的认识,做了这本书。目的是介绍一个新的东西。”林强说,他已经不听台湾的流行音乐,“打开电视,我也会看到《我是歌手》啊,但是我已经对他们不热衷了,也不想去讨论了。”
现在林强更多的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但他对南都记者说,并没有把近年的思考写下来。“这些内化到改变我自己的生活方式,你透过这样一种工具(电影配乐)表现你在音乐上的境界,是自然的,不必我再瞎解释,音乐是听的,不是说。譬如说,音乐要有东方的味道,加点古琴和琵琶在里面,这就很表面,东方文化的情怀在你身上,有没有改变你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你生活上有没有落实?这是重点。不是拿素材拼拼凑凑。”而更具体的体现,林强认为,“你用的乐器越来越少,节拍、旋律越来越少,不管虫鸣鸟叫还是电子音乐,归根都是一个音波。音波对人来讲是能量,确实它已经进了心里面,产生了波动。”(南方都市报/赵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