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晚,由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办,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承办的“光明行——纪念刘天华先生逝世81周年专场音乐会”在山东艺术学院文东校区艺术剧场音乐厅隆重举行。山东省音协主席张桂林、十艺节组委会大型活动部副主任张积强、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等领导与学校师生共同观看了演出。
刘天华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锐意创新,大胆改革民族乐器、创作各类民乐作品,并将成果纳入高等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开拓并引领中国近现代专业民族教育事业。刘天华的创作主要集中于二胡与琵琶,一生留下了十首二胡独奏曲与三首琵琶独奏曲。因此,当晚的音乐会主要是民乐系二胡与琵琶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成果汇报。民乐系师生精心编排了各种演奏形式,诠释着刘天华的音乐,也展示了青年学子的当代风貌。
音乐会由彭丽博士担任导聆,对刘天华及其作品深入浅出的讲解把听众带入到80多年前刘天华的音乐世界。由24位琵琶学生演绎的齐奏《歌舞引》为音乐会拉开序幕,《歌舞引》作于1927年春天,是刘天华创作的第一首琵琶曲。曲子借鉴了许多古琴的演奏手法,体现出作曲家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扬。之后,《苦闷之讴》、《月夜》、《烛影摇红》、《闲居吟》、《改进操》、《虚赖》、《病中吟》等一首首经典二胡曲、琵琶曲以丰富多样的演奏形式展现给大家。其中,由民乐系主任张令杰教授演奏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抑扬交替,时而幽咽微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深情倾诉,时而呻吟叹息,将刘天华这首作品中饱含的内心的苦闷和彷徨表现的淋漓尽致。音乐会最后,41位二胡专业学生共同演奏了《光明行》,全曲生机勃勃、旋律明快坚定,当乐曲进行到第三段,台上演奏人员全体起立,随着军鼓的伴奏,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在场观众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正如本场音乐会导聆彭丽博士所说:刘天华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对民族音乐事业的影响,却是后人所难以企及的。今晚的音乐语言质朴、委婉,这里没有华丽的技巧,却有着打动人心的率真,有着中国文人所特有的典雅、含蓄与执着。正是这些探索者的勇气开启了中国音乐教育的一片天空,开创了民乐事业的广阔领域。我们纪念一位音乐家,不是为了歌功颂德,而是从中感悟音乐家的音乐情怀,感悟作为音乐家应为社会进步所担负的责任。因此,作为当代的民乐学子,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将前辈的民乐事业发扬光大,薪火传承。(山东艺术学院)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