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应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邀请,国立台南艺术大学民族音乐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亚太音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蔡宗德先生,莅临中慧楼学术报告厅,以《原音、梦土——从流行音乐文化中寻回台湾原住民的原乡》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音乐学系庄静老师主持。
蔡宗德教授通过本次讲座,讲述了台湾原住民的历史、社会结构、音乐形态,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原住民音乐的发展情况等。台湾原住民,是17世纪汉族移民大规模来台开拓前居住于台湾的居民。原住民大体可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18世纪中叶后,随汉族人的到来,被迫迁居到都市的原住民,因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原住民从事的是非技术性工作和纯体力劳动,“矿坑、海洋、鹰架”是早期都市原住民的劳动代名词。从这些劳动的环境与条件可看出,当时社会充满着族群阶级的不平等。原住民长期以来受主流文化的歧视与打压,于是唱歌就成为他们诉说自己故事与抒情的重要方式。
原住民乐团通常在餐厅、pub驻唱。他们以音乐创作来书写自己在都市的感受与情绪,而焦点也逐渐转到个人认同以及族群认同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所举办的音乐创作比赛,分为客家语、闽南语、原住民语,并组织一系列活动来推动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发展,从而自上而下打造了一个原住民“民族”的概念。
蔡宗德教授在讲座中还播放了许多原住民歌曲、以及一些汉族人为原住民而创作的歌曲,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原住民内心对儿时土地的渴望、对生活不易的感叹、面对困难时乐观的心态,以及大家对原住民的关爱。蔡宗德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和蔼的讲授风格,深受师生欢迎,得到了大家阵阵掌声。本次讲座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对台湾原住民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引起人们对台湾社会中存在的族群问题的思考。(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