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制造提琴占世界产量三分之一
录入时间:2013/7/5 10:59: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考级]
马德里琳琅满目的琴行,拿起一把小提琴,看商标,十有八九印着“Made in China”,而“China”在这里基本可以等同于平谷东高村镇。这个20年前不谙丝竹的山沟,如今每年的提琴产量竟然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末,东高村镇南埝头村,一个叫刘云东的青年,在技校上学时迷上了小提琴,梦想着自己制作小提琴。1990年,津京两地不少乐器厂,因体制改革面临倒闭。刘云东瞅准了这些老厂的品牌和技术优势,三顾茅庐,从北京星海提琴厂请来制琴大师戴洪祥,虚心求教。
有了戴大师的悉心指点,刘云东的提琴作坊渐渐走上正轨。1993年,他开始只身前往广州推销自己的提琴,每次背上两把大提琴和20把小提琴,可以卖到7000元。寒来暑往,慢慢有了名气,刘云东的琴开始走进了北京、上海,乃至法兰克福、纽约的乐器订货会。
如今他一手建立的华东乐器厂,年产提琴17万把,还在美国设立了分公司,每年能接到国内外几千万人民币的订单。仅西班牙,每年就有500万元出口额。韩国市场上的一半提琴都是来自华东乐器厂。
造琴业耗能少,无污染,适合山区发展。平谷区政府把提琴制造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制定了引导农民进入该行业的支持和鼓励措施,出资对农民进行提琴制作培训、对从事提琴制作的工人进行免费体检等。优惠的扶持措施,调动了农民从事制琴业的积极性。
在东高村镇,农民经过严格的培训指导后,生产提琴的部件分散到农户,按专业化组织生产,公司则作为龙头进行组装和销售,成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如今,东高村镇4家较大规模的乐器制作厂年产提琴25万把,销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南美以及东南亚5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成了闻名世界的“提琴之乡”。
东高村要做“音乐之乡”
提琴闯出了名堂,东高村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它做大做强。提琴本身是高雅艺术的载体,自然需要一个适合的文化环境呵护它。东高村镇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让小提琴作为桥梁带动更多的产业!”东高村人决定发挥提琴产业的辐射作用。
旅游和文化,在东高村人手中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
早在1997年,东高村人就开始打造“提琴之乡”,“鸡犬相闻、凿锯和鸣”的“序曲”成为平谷一道独特的风景;2000年,东高村人将提琴产业延伸,提出建设“乐器之乡”,带动了相关乐器的生产与销售。如今,东高村人筹划着将简单的乐器制造,“升级”为文化产业,勾画出未来“音乐之乡”的蓝图。
今年夏天,镇上请来了常年使用东高村提琴的西班牙克斯欧弦乐团,在平谷区影剧院举办音乐会。手中发出如此空灵曼妙乐音的提琴,竟然就出自这个小镇,出自面前这些朴实农民粗糙的双手,令这些西班牙乐师觉得不可思议,连连称奇。“奇闻”共赏,口口相传,不少城里人也特地来到东高村镇,为休闲度假,更为一睹“山沟提琴”的传奇。
现在的东高村镇不再“造得出琴、拉不出声”了。仅华东乐器厂就有一个10人左右规模的“乐团”,他们从城里请来老师,反复研习,如今已小有名气。镇里有四五十个农家孩子从小就接受正规的提琴训练,他们中有不少已经考过了八级。这些快乐的“小音符”将来定会谱写出“音乐之乡”的华美乐章!(记者景鹏 实习记者巩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