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国际器乐节正在火热进行中,问第一时间连线有着中国交响乐之父之称的卞祖善教授,来与古典乐迷分享他对此次交流活动的见解,以及对于音乐爱好者培养的心得。
问: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卞教授,您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有着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的故乡,采访到您,中国的交响乐之父。参加同一个未来-国际器乐艺术节,您对国内乐团在演出现场的表现觉得如何呢?
答:不敢当不敢当,此次国内乐团在维也纳还是展现出了不仅仅是音乐上的水准,我们的乐团在组织和纪律性上同样另人印象深刻:即使在普通的排练之中,学生们也身着着正式而统一的服装。如果以专业的水准来要求,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问:您认为在国际器乐节中的表演上,中外乐团有这什么样的区别和不同?
答:中国的乐团在音准,节奏和力度这些基本功上的表演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而我在去年来到维也纳时,曾经看到过一个当地的学生乐团,他们的和声演奏简直犹如一步管风琴一般。这样的差距在于常年的刻苦练习与不断的积累。不过我们也看到了自己乐团的学生们都是非常的聪明的,当这些问题被指出之后,他们便很快进行了改正与纠正。
问:在国际器乐艺术节期间,您作为大师给民乐团上课,是采用的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提高的呢?
答:民乐是我们自己的传统,而这次我也很荣幸能够将属于中国的文化和音乐带给了西方。现在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国际的,但我认为越是民族的不一定越是国际的。有一些原生态的音乐是比较原始的,必须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加工,才有可能成为国际的内容。
问:您认为着中国特色的民乐团此次参加艺术节对西方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
答:此次的中国民乐团在当地的演出可谓是相当的成功,而当他们用民乐演奏过施特劳斯的《闪电与雷鸣波尔卡》之后,从现场维也纳观众的掌声中完全就反映出奥地利当地人对于中国民乐的认可。我们的乐团在这里不仅仅是一次学习,交流同样也是此次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听说您以前对维也纳的爱乐乐团非常熟悉,作为乐评人,在最近12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央电视台的转播现场,担任转播嘉宾,顾问,为观众点评演出,此次又亲自从中国来到奥地利,为国际器乐节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请问,维也纳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能一直让您为之而付出?
答:是音乐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音乐是我的上帝,那我就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和热忱的传教士。作为世界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每一次来到这里我都会有着不同的感受,这是一个能够呼吸到音乐的城市。
问:古典音乐在中国是被以一种高雅音乐的形式所传播,相比价于大多数的听众们所容易接受的流行音乐,古典乐似乎是有着一个“门槛”,在您看来,如何在中国的青少年群体,以及更多的中国观众们能够更加容易的欣赏和理解,并深入的了解来自西方的古典音乐。
答: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曾实行过一个“走进去,请进来”的政策,面向大众,深入基层,培养了一大批的新一代观众,在歌剧以及古典乐大众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在纽约的演出,总共有13万人来到现场,这对于古典乐来说是完全可以媲美通俗音乐的。多听,多感受,多亲身经历,你就会理解来自古典音乐的特有魅力。
问:听说还有很多爱好交响乐团的中国青少年此次错过了国际器乐艺术节,请问您又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答:这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针对乐团的艺术节,在音乐之都维也纳以及周边城市举办。我听说还有一个学校的乐团被校长所否认,而否认他们的原因则是这个交响乐团在比赛中并未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