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仝力帆如同一颗蓬勃旺盛的小树努力地将探寻、求知的根须深深地扎入古筝艺术这片沃土,但要想开出一树缤纷,不经历风雨是无法达到梦想的彼岸。她说:“虽然从小就开始学习古筝,但那个时候我对古筝仍算不上从心底热爱,只能够说是认真学习,毕竟那是妈妈要我去做的事情。每天放学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去玩耍,我却得回家练琴。而真正开始喜欢上古筝,将之当作是生命的一部分,要从我与古筝的北京之行说起。”
十五岁的时候,选择继续坚持并决定走专业道路的仝力帆怀着对古筝的执着以及对音乐的梦想来到了首都北京。能有机会跟那么优秀的老师学习,这在旁人眼里无疑是值得羡慕的,只是作为旁人却很难理解其背后的艰辛。仝力帆说:“其实之前她也没有想到会是如此艰难。由于以前都是业余地学习,和专业的相比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指法的规范、和对感情的投入......都与老师的要求相差甚远,这无疑是相当于一切要从零开始,我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后来随着学习进度和专业性越来越强,我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琴,经常都是一边哭一边练完。最主要的还是在发现有这么多不足之后对自己的怀疑和对未来的迷茫,不过好在真的坚持下来了。长大之后终于明白不仅是练琴,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很简单地就能完成的,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值得的。然后很想感谢我的父母和那些教过我的老师们,我的坚持很大程度依赖了他们的坚持。当这一切过后,不知不觉我已经离不开古筝了。能够将一段乐曲完美得弹奏给他人听并被他人喜欢,感觉非常幸福,还有很多的时候都是不自觉地弹起,让旋律随着自己的感情流转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也许是音乐,也许是因为能通过弹奏看到另外一个自己,就像看到一个久违的朋友,心境也会变得平和。”
就这样,在父母的帮助与鼓励下,在众位老师的倾心教导下,仝力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取得进步。在生活中仝力帆和她的恩师贾晓丽也像朋友一样,她说贾老师无论在生活上还是专业上都给她很多帮助,尤其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是她学习的榜样,贾老师钻研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品质对她影响很大。虽然马上就要毕业了,但她会将这份感情一直延续下去。
在她磨练古筝技艺、游弋于筝乐海洋的同时,也会利用业余时间教授学生,在学与教之间寻找着互补与促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仝力帆对学生耐心指导,细致严谨,认真规范,对学生因材施教,能够采用灵活的思维帮助学生处理学琴中遇到的问题,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使自己对古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且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青少年中华民族艺术展示展演活动古筝类辅导教师金奖,艺术教师等级证书,优秀指导教师以及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辅导教师证书,其辅导的学生都顺利通过了考级,并多次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当被问及成为一名教师是否是她由来已久的梦想与目标时,仝力帆坦然地说:“其实最初我对教师这一特殊的词汇是非常模糊的,甚至没想过成为一名教师。第一次辅导学生还是因为老师的推荐。在随后的辅导中,我慢慢地发现这些孩子非常可爱、天真,当你看到他们在你的辅导下,从什么都不会,成长到能够弹奏一段完整的乐曲,再到登上舞台表演,甚至是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你的内心会被一种莫名情绪充满,感觉欣慰,这比我自己获得成绩更加感到满足。对于未来,我并没有特别细致地规划,也许我会成为一名教师,也许我会从事演奏,但我所能描绘出的未来,都有古筝的存在,我不会放弃心底的这一份热爱!”
对仝力帆而言,古筝跟随她一路走来,很安静,尘封了她无数鲜为人知的成长。
最初的最初,晴朗而干净的天气,那个小女孩站在一个长形而安静的乐器跟前,一手被妈妈握着,另一只手在那个似乎早已被注定好的时刻小心翼翼地拨动了上面的一根弦,随着清幽的一声响起,拉开了一段只属于她的宿命。
她说:“我一直没有后悔过。”
黑檀木——一般市场价6000以上 黑檀木属于高级的木材,是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贵木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