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维也纳电(特派记者 郁晓东)欧洲当地时间9月8日晚,维也纳音乐厅观众席上一位老人正在挥手打着节拍,他的手势相当专业,而台上真正的指挥谭利华正在激情澎湃地指挥着乐团演奏《雷电波尔卡》,而这已经是当晚演出之后的第六首返场曲目。这在北交史上从未有过的六次返场之后,兴奋异常的维也纳观众仍然久久不愿离去。
此次,北京交响乐团的欧洲之旅由北交团长、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谭利华带队,首站选在维也纳,他们在吴氏策划的帮助下,选择了维也纳最专业音响效果最好的音乐厅之一的维也纳音乐厅,这也是维也纳交响乐团的主场,而观众绝大多数是当地欧洲的观众。演出上半场,乐团演奏了方可杰创作的《热巴舞曲》和郭文景创作的笛子协奏曲《愁空山》。在《愁空山》的演出中,白衣飘飘的笛子演奏家唐俊乔一出场就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而维也纳观众虽然对这首协奏曲中间所表达的中国文化有些陌生,但他们表现出了对音乐的认真态度,都非常专注地聆听着,而唐俊乔的高超演奏技巧更是令观众赞叹不已。中场休息时,记者采访了一位维也纳观众,恰巧他是一位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这位李夏德副教授说,维也纳观众可能不太了解中国文化,这个乐曲听得不是很懂,但是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每个民族保持自己文化的努力是应该令人尊敬的。我相信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欧洲的观众会逐步接受中国的乐曲。
如果说上半场观众的总体反应还是矜持的话,那么当下半场索穆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则令观众大为振奋。在谭利华流畅利落如行云流水般的指挥下,乐团对乐曲的表达极其精彩,配合着这个音乐厅相当出色的音响效果,无论是激昂高亢还是清幽婉转都表达得相当好。曲终,观众狂热的掌声持续有七八分钟之久,以至于乐团的返场曲一再增加,从最初的《茉莉花》和《第五号匈牙利舞曲》到《北京喜讯到边寨》三首曲子之后,再增加了《铁匠波尔卡》和《康康舞曲》,观众仍然不尽兴,直到谭利华再次示意乐队落座,最终演出了施特劳斯的《雷电波尔卡》。一位在维也纳多年的资深媒体人说,这是他在这里二十多年听到的最好的国内乐团演出。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