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的地理位置及学习生活条件怎么样?
西北师范大学位于“丝绸山水名城,西部黄河之都”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古城兰州是黄河上游兼具北国之雄与南国之秀的特色名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交通便利,四大铁路干线、六条国道和四条数字光缆主干线在此交汇。学校依山傍河,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安宁区。学校新校区研究生公寓已投入使用,硕士生4人一间。大学生活动中心、食堂、洗浴中心等服务设施已经完善,学校拥有体育馆、标准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完善的文体设施。
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本流程是:招生简章(8、9月)→网上报名(10月)→现场确认(11月中旬)→初试(1月上旬)→成绩公布(3月初)→公布分数线(3月下旬)→复试(4月上中旬)→录取(5月中下旬)。请考生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和我校研究生院网页,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3.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何不同?
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同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区别主要有两点:(1)培养目标方面:学术型研究生重点培养学术理论研究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培养方式方面: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怎么理解?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全日制是一种全天候教学的体制,是“全日制教育”的简称,录取的考生以全脱产形式在校集中学习。非全日制采取弹性教学体制,是“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简称,录取的考生主要利用暑寒假和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到校集中学习。2014年我校公共管理和旅游管理两个专业硕士实行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其余专业全部采取全日制培养模式。
5.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初试科目设置有何不同?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除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历史学门类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课,各科目试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外,其他各学科门类考试科目均设置四个单元(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各科目试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初试科目设置总体上按照与学术型研究生招生“科目对应,分值相等,内容区别”的原则进行设置,一般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四个单元(公共管理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设置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两个单元,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等设置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专业基础课三个单元)。
外国语语种选择英语的考生请注意,学术型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要求考生考英语一,其它专业学位要求考生考英语二。英语一与英语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重点考查考生掌握英语综合知识的能力;后者重点考查考生的英语阅读和翻译写作能力。
6.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是否有毕业证?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参加每年1月份全国统考后录取)为学历教育,在修读完学校规定的课程(学分),通过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后,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俗称“双证”)。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即参加每年10月底全国在职攻读联考后录取)为非学历教育,课程学习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等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和学生自学,主要利用暑寒假和节假日休息时间到校集中授课,在修读完学校规定的课程(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只获得学位证书(俗称“单证”)。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取得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7.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分别是几年,分别为哪些专业或领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脱产集中学习)学制全部为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一部分为3年,一部分为2年。三年的专业学位有:社会工作、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翻译硕士、公共管理、旅游管理、艺术硕士(含音乐、舞蹈、美术、广播电视)、工程硕士(化学工程)、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两年的专业学位有: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除外)、体育硕士、工程硕士(计算机工程、软件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环境工程)、汉语国际教育。
8.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有哪些?
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非定向就业硕士毕业后自主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