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在教学生学习练习曲的时候,首先就要让他明确学习这一课的目的。也就是说这首练习曲是训练什么技术的,而且还要知道他的这种技术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行练。如果学生不清楚这样一些问题,在我看来他们就是在那里盲目地学习那些音符,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学习了一大堆练习曲,可是技巧还是不行。例如我对学生说:“这首练习曲是练习换弦的。换弦有三种:第一是使用整个右手臂换弦,第二种是使用手腕换弦,第三种是使用手指进行换弦,我们现在学习的这首练习曲是训练手腕换弦,你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你的右手不会演奏从手腕向上抬起的动作。”这样学生就很明确地知道他们正在追求的是什么。
然后,要求背谱来上课。之前我会让学生在我的看管下把这首练习曲拉一遍,然后就要回去把音符都拉出来,下次上课的时候就应当能把谱子背出来,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来研究如何把声音拉得更好听,也就是更好地完成这首练习曲的要求。
所以,在学生回课时,我总是喜欢让他们回答我的两个问题:第一:学习这首练习曲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练习这首练习曲?第二:我们在演奏这种技术时有什么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我的这两个问题,我便认为他们的进步是很没有把握的。
我在上课的时候,有时候会给学生规定下次上课时这首练习曲所要达到的速度。但是我对他们说,这个速度是在家练习时,反复使用慢的速度练习之后达到的速度,而不是立即使用这个速度进行练习,更不是只使用这个速度进行练习。也就是说速度是熟练之后的自然结果。
可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说学生演奏得太快了。什么是太快了?不是使用80的速度就是太快,而使用60就是太慢,而是当我们的头脑来不及给手的动作发布命令的时候,即手的动作走到头脑前面去了。如果手指没有按照头脑的指挥在那里自己演奏的话,那么一定是天下大乱了。前面讲过,我们在最开始进行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慢的速度,就是给头脑以充分的时间,使头脑清醒地知道应当如何演奏,它们才能给我们的双手发布正确的命令,这是很重要的。
我有一位小学生,他在拉了一首练习曲给我听了之后,我感到他的速度还没有达到我上次给他提出的要求。他就对我说:“您是否认为我平时练习时拉得不够快?”我回答他说:“我认为你平时练习得还不够,而不是不够快,如果你练习得够了,那么你就能拉快了,如果你练习得不够,即使你用快的速度拉给我听也是不行的,因为你还没有练出所需要的本领来。”接下来我就拿出我的琴来和他一起把其中的一段从很慢的速度开始拉了几十次,然后让他自己拉给我听,他的速度马上就快得多了。所以我认为快的速度是练习熟练之后的自然结果,而不能使用拔苗助长的办法来达到的。
另外,我认为把一首练习曲拉得很精,胜似平平淡淡地拉10首练习曲。这就好像我们每天早晨在那里做广播操,如果你不认真的话,那就没有什么用处,而如果你认真地做的话,一下子就会出一身汗,这时才能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在小提琴教学中,严格的高要求是很必要的。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