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沙家浜》中,王蓉蓉扮演阿庆嫂。田超供图
“京剧降低票价,会吸引观众走进剧场吗?”北京京剧院近期举办的“传承之旅”总结会上,李恩杰院长与戏曲专家坦诚分享了一组数据,在建院35周年演出季时联合长安大戏院把800元的茶座降低到100元,一楼300元左右的座位降低到50元,而演出收入却只有4万元,甚至支付不了场租的费用。其中,王蓉蓉领衔的《沙家浜》是唯一爆满的。 京华时报记者田超
票价低了观众也没见涨
近两年北京京剧院的“传承之旅”活动在全国48个城市演出了197场,扩大国粹京剧影响力的同时,也进行着京剧市场化的尝试。通过近200场演出,应该总结点什么?李恩杰说:“我们认为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市场问题。特别是从去年以来,中央的八项规定下发以后,影响了很多团体票,特别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的购票,现在市场基本上都是真正喜欢看戏的观众在买票。”
在北京京剧院建院35周年演出季中,剧院作出了大幅降价的决定。用李恩杰院长的话说,就是看看市场上真正买票看戏的观众有多少。相比近些年来排演的一些如《下鲁城》《宋家姐妹》等新编戏,王蓉蓉领衔的京剧《沙家浜》却是唯一爆满的,“你像王蓉蓉的《沙家浜》再卖贵点观众也买,而且很高兴。观众现在跟京剧的距离远有很多原因,我们最终研究来研究去,就是我们的艺术品质是不是有问题?”
总结会上,李院长提到几个原因,比如剧本的结构比较拖沓,与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不吻合,一场戏演三个小时有点长。“还有就是表现手段落后,舞台大白光,乐队演奏非常响,观众一进去就受不了。再就是管理上也有问题,剧团里谁都不愿得罪谁,这戏就出问题了,水平不高,也不精彩。”他透露,接下来全院打算用几年时间搞一个艺术品质提高工程,着重提高剧目质量。
《沙家浜》满座靠角儿和看点
在研讨会上,李院长提到的《沙家浜》现象引起了戏曲专家们的关注。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薛若琳说:“《沙家浜》为什么观众满座,别的戏上座率就有限?作为一个戏曲院团,要有一批或者几个保留剧目久演不衰,《沙家浜》的智斗就是很有看点的一场戏。我们将来的原创剧目一定要考虑这个戏有没有一两个看点,就是可看性,京剧是角儿的艺术。”
文艺评论家康式昭认为,舞台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获奖,而是保留,而很多的国内院团还执着于评奖。“要淡化拿奖意识,执着于保留,我说三个保留,第一在舞台上保留,第二在观众的心目当中保留,第三在史册上,在戏曲发展的史上保留。我们的《沙家浜》符合三个保留的标准。”戏剧理论家杨乾武表示,国外的院团弄一个剧目创作周期要3年以上,国内院团为了评奖,9个月就仓促完成了。
谈到京剧的现状,龚和德教授说:“京剧所面临的这种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大问题带来当下的困难。第一个是一百年来文化批判当中的民族虚荣主义;第二个是艺术被政治捆绑了;第三个是外来的和我们自身的时尚艺术把我们京剧,把我们民族艺术挤到边缘化了。”在龚教授看来,如何重塑经典是值得研究的,“经典是一个变动的概念,经典始终是当代对传统的选择和加工,传统京剧剧目那么多,我们的老艺术家也只加工了一部分”。(京华时报/田超)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