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北京音乐厅,第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迎来了青岛交响乐团。首次登陆北京国际音乐节,青交请来了一位“大咖”同乡——纽约爱乐木管声部首席、双簧管演奏家王亮。
仔细听王亮讲话,依旧可以捕捉到些许青岛口音。少小离家的王亮,此次能与家乡的乐团合作,自然亲上加亲。王亮很忙,从飞抵青岛与乐团排练到转战北京后的大师课、见面会……王亮的时间被精确计算着。王亮已然习惯并适应了这种忙碌,作为职业演奏家,这份忙碌从某种程度上与艺术成就成正比。
榜样的力量
当晚音乐会开始之前,王亮获颁第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年度艺术家“称号。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艺术总监余隆赞誉王亮是“我们华人艺术家的骄傲。大家都说我们中国的弦乐很牛,可管乐不行。但王亮打破了这个说法,他的成就将成为今后中国管乐的希望。”
接过奖杯的王亮略显激动,在他看来,这个奖项对他而言,不仅是一份个人的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份推动更多中国管乐演奏家走向国际舞台的助力。
作为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纽约爱乐乐团的木管声部首席,获封乐团终身制艺术家的王亮今年也才不过34岁。纽约爱乐惟一华人首席、首位在世界一流乐团担任木管首席的华人演奏家、纽约爱乐史上最年轻的木管声部首席……8年前,26岁的王亮坐上纽约爱乐木管首席的座位,他的成功带给整个中国管乐界莫大的鼓励。
自信很重要
王亮7岁观看芭蕾舞《天鹅湖》,被双簧管的声音所吸引,在舅舅的启蒙下与这件乐器结缘。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一次王亮与同学逛乐器展,为了赢得一盒簧片,王亮按要求视奏了一曲。就是这一曲,让他在一个月后拿到了美国爱德华音乐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和飞往美国的机票。14岁半的王亮有种“灰姑娘”变“公主”的感觉。
大家都说王亮运气好,王亮自己也不否认运气确实很重要。但王亮也坦言:当初帮助赴美留学的贵人后来告诉他,除了专业过硬外,他们更多是冲着王亮的艺术修养和懂礼貌才愿意帮他的。
王亮很自信,他说哪怕不应该自信也要自信。从小到大,王亮都是乐天派。“音乐是最好的朋友,跟好朋友在一起,为什么要紧张。”
近年来,同时身为曼哈顿音乐学院教授的王亮一直在帮助国内的孩子,“只要他们有才、肯学,我就会启发他们、帮助他们,甚至带他们去美国深造。”但王亮坦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音乐院校的硬件堪称世界一流,学校和家庭为琴童们打造了优越的环境,琴童却失去方向,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每年都在变
今年是王亮进入纽约爱乐的第十个年头,回头看十年的成长,王亮感慨:每年都在变。“刚坐上首席的位置,是为了渡过试用期,后来是为了获得终身制。再后来,发现自己责任重大,不光要领导木管声部,还要用声音将整个管乐声部粘合在一起。王亮在乐团很少说话,他选择用音乐证明自己。
当年,历经六轮、长达一年半的层层筛选,王亮最终获得了评委全票通过。备战阶段,王亮每天把自己关在壁橱里六个小时,就是为了找出声音的问题。但鉴于他当时26岁的年龄,纽约爱乐艺术总监洛林·马泽尔直言王亮的年轻让他很犹豫。“我看上去年轻,但我有一个成熟的灵魂。”王亮说他从不遮掩自己的野心,这份野心带给他快乐。面对纽约爱乐一年两百多场演出,王亮从不觉得枯燥。“永远当做第一场,只有声音可以代表自己。”
不放大自己
当年,纽约爱乐在王亮心中等同于洛杉矶湖人队,“因为明星多”。成为明星阵营中的一员后,王亮告诫自己,即便在纽约爱乐,也不能放大自己。
王亮深感大家对最真诚的东西最尊敬。有一次王亮生病缺席了两场演出,就有团员在看望王亮时说:“千万不能再生病了,我们离不开你的声音。”这份真诚和尊敬让王亮更加觉得最美好的不是结果,是过程。
王亮形容他与双簧管是“一见钟情”。“这声音仿佛魔力般吸引着你。”在王亮看来,双簧管的魅力所在就是她独特的声音,未来,他将发挥最大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认识她的美好。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八角鼓,又称单鼓。满族、白族、汉族拍击膜鸣乐器。因鼓身呈八角形而得名。流行于北京、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