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晚,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爱乐乐团《丝路新交响》专场音乐会在我院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这是我院音乐厅落成后迎来的首场交响音乐演出;这既是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的组成部分,也标志着爱乐乐团2014-2015音乐季拉开序幕。音乐会名家云集、名曲齐鸣、名奏竞演,包括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崔炳元、陈乐昌,指挥家张列,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张宁佳教授、管子演奏家韩雷等,音乐会精彩纷呈,赢得了观众的赞许。
名家云集 名曲齐彰
音乐会上演了赵季平创作的《钟鼎长安》。作品庄重大气,集中凝练地表达了对华夏悠远文明的崇敬与回响,以音乐引领听众展开对历史时空的穿行之旅;《丝绸之路幻想曲》堪称近年来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的一部精品力作,本次上演的交响乐队版本更是别具韵味;《唐多令·惜别》《别董大》《关雎》典雅深沉,既保留了诗歌的传统音韵特征,又增添了音响的艺术韵味。作曲家陈乐昌创作的《赛乃姆狂想曲》是以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音乐“十二木卡姆”中的相关旋律与音调为素材,在“狂想曲”的体裁下大胆展开,描绘出一副生动的丝路美图。交响组曲《大唐》是崔炳元众多以“西部”为背景交响乐作品中的代表佳作;该作品原为西安大雁塔音乐喷泉而作,近十年来已奏响三千余次,与名刹大雁塔一同成为西安的“音响文化地标”;交响套曲《长安》中的第三乐章《丝路长安》是崔炳元以大提琴的独奏讲述了一部经由长安出发、途径丝路的一个故事,将丝路历史上的热情与欢腾带给人们无尽的畅想。
历久弥新 古韵犹香
创作源于生活,生活源于传统。赵季平自幼曾多次跟随父亲赵望云先生(当代国画大师、长安画派开山)于西北丝路古道写生的情景,耳濡目染下逐渐对西北丝路苍茫悠远的文化风格谙熟于心,并将父亲画纸上的丝路风情幻化成乐谱中无形的音响。在其创作的《丝绸之路幻想曲》中,《灞柳曲》《古道吟》《凉州乐》《楼兰梦》《龟兹舞》五个乐章的设置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长安至西域的万种风情。《唐多令·惜别》《别董大》《关雎》精妙地以古典诗词入乐为歌,体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崔炳元创作的交响组曲《大唐》中,《雁塔鸣钟》《古道驼铃》《盛世雄风》三个乐章就运用了西安鼓乐、西域驼铃等特色音响素材,在五光十色的音响色彩中保留清晰、生动鲜活的音乐形象,以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充分展现东方与西方、历史与未来错综宏大的历史画卷。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经是一条繁荣的经济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丝路文化伴随着炙热的现代文明温度,在众多音乐人弦歌笔耕中,依然散发着华丽的远古文明幽香。
琴弦婉转 丽音悠长
管子演奏家韩雷将管子幽怨、苍凉的音色与乐队色彩斑斓的音响融合、配搭,相得益彰。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我院声乐系张宁佳教授在音乐会中的表现也极为耀眼,纯美的音色、非凡的气韵,引得现场听众掌声不绝。我院校友、国家一级指挥张列对乐队的操控也令人赞叹,在这位有着丰富音乐会经验的指挥家的调动下,整个乐团爆发出富于层次感的辉煌灿烂的音色,并最大化地保持了各声部、乃至乐器组之间音响的平衡统一,进而挖掘出音乐作品内在张力,使现场听众融入到了音乐厅华丽细腻、厚重澎湃的声响效果之中。
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四大交响乐团之一和全国九所音乐学院唯一的职业交响乐团,陕西爱乐乐团坚持以艺术实践为龙头,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奏响时代新交响,创造西音新辉煌。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