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四杰组四重奏
林克汉回国后,在北京中央乐团担任独奏员,并负责训练乐队,又在中央音乐学院兼职任教,翌年曾代表中国到苏联与当地著名乐团合作演出,一九六三年任北京中央广播交响乐团指挥及音乐总监。
林氏兄弟曾在人民大会堂的小厅为外交使节演奏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拉第一小提琴的是老三林克汉,而老大林克昌则拉第二小提琴,四弟林克定拉中提琴,老二林克明拉大提琴。
“文革”时期,四兄弟都受到了批斗的苦头,先后申请来港,林克昌一家获周恩来特准离境到澳门,后来转到香港;而林克明亦于一九六八年抵港,并于一九七○年去了荷兰发展,其后仍不时应邀返港登台,并顺道探望幽居澳门的双亲。
桃李满门贡献良多
林克汉于一九七一年才获批准来港,一九七七年以自己的名字组织乐团,自任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乐团两度易名:一九九三年香港进入回归过渡期,乐团易名为香港中华管弦乐团;在香港回归日再改用现名—中华民族管弦乐团。从乐团的一再易名,可见林克汉对家国民族的感情极为深厚,为此,他反对香港管弦乐团聘用大量外国乐师,并多番对此公开批评。
林克汉一直在香港从事小提琴教学工作,培养了大量学生,堪称桃李满门,叶咏诗亦曾在其门下学艺。他创办的乐团,尽管一直都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发展,难有较大突破,但三十多年来,仍能在培训青年乐手方面,发挥很大作用,让很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回忆。
林克汉为人粗豪直率,他的小提琴演奏风格亦一如其人。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在同一场音乐会中演奏了三首重量级的小提琴协奏曲—时维一九七七年三月,地点是香港大会堂音乐厅,这场由叶惠康任指挥的“小提琴协奏曲演奏会”,在特别组成的精英乐团配合下,林克汉上半场独奏了孟德尔逊的“E小调”和《梁祝》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下半场则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让人印象难忘。其实,早于一九六一年他便在其兄林克昌任指挥的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的伴奏下,在北京演奏了《梁祝》、西贝流士的“D小调”和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三首著名协奏曲,随后的十年间,他经常以这种“重量级”形式在中国各地举行音乐会,其后在香港舞台上亦不时以这种“重量级”形式演出。
去年演奏会成绝响
去年二月十七日中华民族管弦乐团在荃湾大会堂演奏厅举行的音乐会,竟已成为林克汉和爱乐者说再见的告别音乐会。当晚他指挥乐团演奏了德伏扎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理髮师》序曲和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帝皇》,担任独奏的本港知名钢琴家阎韵,亦成为和林克汉合作的最后一位独奏家。
去年四月,林克汉做了一次割除肠癌肿瘤的大手术,到今年一月中旬再度病发,住进东区医院,一月三十日蛇年大除夕当天下午二时病逝。林克汉于一九七一年五月来港后,一直在北角浸信会参加崇拜,并在该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受浸加入教会,因此,二月十四日的丧礼会以基督教仪式进行。为表哀思,他的门人和学生现正密锣紧鼓筹划纪念音乐会,对林克汉为香港乐坛所作的贡献作最后致敬!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