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山拖社区的大多数居民来说,是一个农闲休息的好时节,但这个春节,山拖社区的文化志愿者孔祥英却一直忙着排练和演出。“过年了,社区居民都要放松休息,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编排新动作和新队形,让大家乐和乐和。”孔祥英对记者说。
从元旦开始到大年初七,1个多月的时间,孔祥英和她的中老年艺术团演了21场节目,精彩纷呈的节目给社区群众带去不少欢声笑语。
今年60岁的孔祥英年轻时就喜欢跳舞,在山东拖拉机厂工会当副主席时,经常组织员工开展演艺活动。退休后,她更是成了山拖社区的文化志愿者和带头人。在加入中老年艺术团后,她坚持每天都去文化馆或老年活动中心排练。
刚开始组建表演队伍,社区居民的积极性都很高,但临近春节,很多人因为家庭琐事或者家人不理解等原因而退出。眼看着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文艺团队要散摊子,孔祥英不厌其烦地登门劝说,最终让退出的大部分成员重新回到艺术团。“有的家人不理解,说难听的话,我也没什么办法,只能耐心点再耐心点。”孔祥英说。
熟悉孔祥英的人都说她严谨。一个指法、一个眼神,她都要求队员做到位。领会慢的成员,她耐心指导;不认真的队员,她会严厉批评。
2013年,兖州区文广新局成立了全区文化志愿者大队,好多喜爱文化的志愿者纷纷前来报名,其中就有孔祥英。当时,家里人怕她年纪大、身体吃不消,劝她“安分点”,孔祥英却毫不犹豫地说:“我就想着人多能热闹点。”
2013年底,兖州区开展了基层文艺队伍培训,安排专业人员和志愿者深入农村,直接进村组建队伍,进行广场舞辅导。孔祥英主动请缨,每天坚持乘坐公交车到30里以外的小孟镇河庄村进行辅导培训。“村里和社区不一样,村民没接触过广场舞,一开始放不开,需要‘利诱’——扭动一下腰,告诉村民这样能锻炼腰部,治疗腰疼;拍打拍打小腿,告诉他们这样能锻炼小腿,治疗腿疼。”孔祥英说。
在孔祥英的引导下,河庄村村民纷纷加入文艺队伍中。目前,小孟镇几乎每个村都组建有三四十人的文艺表演队。新春期间,小孟镇各村每天都沉浸在锣鼓声和欢笑声中。
2013年11月2日,由山拖社区文艺表演队举办的“歌声嘹亮颂祖国”文艺演出活动在兖州区“市民大舞台”上演,近40位演员表演了单扇秧歌舞《欢聚一堂》、京剧小合唱《红梅赞》、大合唱《四德歌》等16个节目。整台演出均由社区居民在兖州区文化部门专业老师的辅导下自编、自演,精彩的表演吸引近千名市民观看。孔祥英告诉记者,从去年兖州区开展“党旗引领,文化惠民”全市基层文化队伍“十百千”培训工程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文艺队伍开始进城表演。
从过去的自编自演到现在的辅导村民,从以前的送戏下乡到现在的送戏进城,山拖社区的文化气息随着像孔祥英一样的文化志愿者的付出而日渐浓厚。“以前表演还要搭台,现在有了固定的舞台方便多了,村民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在提高,还影响了周边几个村子,如今整一台大戏很容易。”孔祥英自豪地说。(中国文化报/王松松 通讯员 杨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