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建设文化强国,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国门、融入世界,这是一个富有意义的重大任务。而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再创作、再加工,编写为传习歌曲供人们传唱,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既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传习歌曲传播不受疆界和政治派别的限制,追求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中华文化传习歌曲(简称传习歌曲) ,是宣传或介绍中国哲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美学、兵学、体育、武术、饮食、商旅等优秀文化以及各族人民民风民俗的歌曲,当然,现代优秀的革命歌曲、爱国歌曲也可以纳入进来。就歌词而言,主要取材于古文名篇选段、诗经、楚辞、汉魏乐府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以及风土人情等,以及今人写作的宣传、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文章或诗歌。曲调则依据歌词的内容采用不同的体裁,如语录体(适合古文选段) 、山歌、民歌、小调、进行曲、颂歌、戏歌、队列歌等等。
传习歌曲一般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内容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进步的成分,能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美的享受。二是曲调上既讲求优美,又注重简洁,是古典和现代的结合。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人的喜好,在原来有格调的歌曲里可以适当掺入流行歌曲的元素,让传习歌曲朗朗上口。歌曲结构较为简单,音域不能过宽,传唱的专业性不能要求太高,以利在大众中广为传唱。但也不能排除难度较大的独唱形式(适合于经典抒情诗)和大合唱形式(适合于反映民族气节和战争场面的边塞诗、爱国志士浩然正气的咏志诗等) 。三是传唱歌曲传扬的重点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因而它的传播不受疆界和政治派别的限制,追求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传习歌曲蕴含和渗透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之道、仁爱之心、和合观念和民本思想
发展传习歌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毋庸置疑,关键是如何以创新的方式进行传承,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效。传统文化要为现代人所接受,存在语言、观念、习惯和渠道等多方面的制约,总是用说教、灌输等简单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和不适应。歌唱是传播文明、寓教于乐的好方式。发展传习歌曲,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再创作和再加工,编写出既能反映优秀传统思想,又能为现代人看得懂、喜欢看的歌词,解决语言文字上的问题;谱写旋律优美、简单、有流行元素的曲子,解决大众接受习惯的问题;组织和聘请一大批各领域的歌唱家和有影响力的歌手进行演唱,这样形成的传习歌曲供人们传唱,就可以受到大众的欢迎,在传唱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和接纳优秀的传统文化。
发展传习歌曲有利于重塑国民和社会道德。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和国民信仰也处于重塑时期。音乐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传唱传习歌曲,可以在令人愉悦的环境中充实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感化社会成员在生活中自觉地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理性地平和地跟他人和自然环境相处,培养有道德的人。更重要的是,传习歌曲中蕴含和渗透着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之道、仁爱之心、和合观念和民本思想,有利于提升全民道德水平和基本素质,帮助人们在心理上减负降压,对重塑民族信仰、重建社会道德、实现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传习歌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有着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和底蕴的传习歌曲,是应该与电影、名著、歌剧等类似的向世界展现和推介中华文明的最佳手段之一。全世界人民都热爱音乐,音乐的交流传播也是最为广泛和迅速的。传习歌曲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这足以吸引对中国文化、历史和发展感兴趣的外国友人的兴趣;以外国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和流行元素为包装,也易于让外国友人自然接受,有了外国友人的喜欢,会有更多的机会到国外去展示和表演传习歌曲,使之有可能成为风靡世界的名曲。因此,传习歌曲走出国门,也正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传习歌曲应该以政府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共同努力
发展传习歌曲既是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同时,也可以打造成为营利性的文化产业。因此,应该以政府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