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演奏,尤其是重奏合奏运用时,刮奏是一种即兴的自由,常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与滑音一样,刮奏作为古筝中极具代表性、个性独特的技巧,也是乐曲中经常使用的手法。
(一)、一个新乐段开始前做引起的连接性刮奏。
此类刮奏重在 “引”字。多数情况下是上行音阶走向,适宜做渐强的四个八度全用的完满型刮奏。在时值上要注意在预示拍的最后一拍中进行,绝不可拖拍,以保证刮奏的最高峰值恰好在乐段第一拍的起音上,紧密接合。
(二)、两个乐段间承上启下式的利奏。
此类刮奏既 “承上”也 “启下”,多在前乐段的半终止中出现,做弱起渐强、慢起渐快的回环刮奏,到乐段间歇时下落做渐弱渐慢的刮奏,最后走上行音阶缓缓落在下一乐段起音的前一个音上,以引起下段。
(三)、乐段结束时的收束性刮奏。
一般是回环式的双手刮奏,音量、速率视乐曲的强弱收势而定。在通常情况下,强收势乐曲做渐强,稍渐慢缓冲到全终止和弦上;弱收势乐曲做渐慢渐弱的刮奏,直到自然消失。
(四)、乐曲进行中的加花。
民乐推崇 “死谱活奏”,而刮奏是非常好的自由加花手法,但是,刮奏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插,也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在乐曲进行中,以下几种情况可加花:
(1)乐句的开头常用装饰性刮奏引起。
(2)平稳节奏的进行中,当出现连续的四分、八分音符平稳进行时,为避免单调呆板,可在其中适当穿插连接性刮奏加以中和。
(3)右手大线条旋律进行中,当右手出现大段的,以摇指等线条性技巧为主的旋律时,左手可用上行、下行刮奏回环来增强律动感,丰富旋律结构。
(4)长音进行中,当旋律线是一个超过两拍的长音时,可在旋律下添加刮奏加以装饰,以填充内容。
加花的具体运用千变万化,没有统一定论。只要出现得恰当,不破坏律动,不破句,有美感,演奏者大可根据自己的情绪自由地运用发挥,“从心而发”、“以美为重”是一切乐器演奏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