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期间,他也会到处参加比赛,“无数次的比赛,一无所获。一开始还挺受挫,后来心态倒是锻炼得好多了。”直到毕业后在意大利参加了“图兰朵”声乐大赛。因为歌剧《图兰朵》,让他获得了第一名,并为韩蓬赢得了一系列在欧洲演出机会,不少经纪公司也向他发出了邀请,“可能还是跟我的出身有关系,虽然我学了很多外国歌剧,我骨子里还是喜欢唱中国歌曲。如果留在国外,我就只能唱外国歌剧了,回来,两者都能兼顾。”于是,韩蓬作出了回国的决定。如今韩蓬更加坚信自己当初决定是正确的,“世界歌剧的中心已经向中国转移,我们制作歌剧的能力在增强,演出的数目越来越多。”
美声听的是嗓子流行凭的是乐感
声乐界称男高音是“大熊猫”般的稀缺品种,韩蓬自嘲说,“一般我们男高音都受‘歧视’,因为男高音除了喝水,就在睡觉。一切为了声音。别的什么也干不了。”的确,对于男高音来说,最宝贵的就是声音,而一口气接那么多戏,有人担心他是否操之过急。
2012韩蓬接演《卡门》的男主角何塞一角,至今已演出了20多场。事实上,这个角色是为成熟男高音所准备的,由于强烈的戏剧冲突,所以对演员的技巧和情感要求都很高,在业内通常是到了四十多岁的男高音才敢挑战的活儿。一些专业人士当时听说韩蓬演霍塞就十分担忧,“太早了现在就唱这样的角色,对他的嗓子并不是件好事。”话虽如此,但韩蓬对自己的声音还算自信,“我算是‘早熟’的男高音,现在演的角色都是自己能掌控的。而且唱什么都是魏松帮我挑选,他自己就是歌唱家,明白一个男高音的声音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循序渐进,听他的选择,我完全放心。”
在声音的变化上,韩蓬已经感觉到自己的音域在变宽,“以前根本不能想象自己能唱这么宽,但我的声音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得到十年后我才会知道。”在天赋收获一致好评的同时,另一个问题始终与韩蓬的舞台生涯“一路同行”。几位乐评人都曾不止一次地在评价他,“闭上眼睛听真是一种享受。”对于歌唱家来说,这是褒奖,但对于歌剧演员来说,却有一丝“讽刺”。
相对于声音,在舞台塑造角色时所需要的其他表演元素韩蓬并没有那么擅长。他花了很长时间克服“放不开”的心理障碍,“个性中的腼腆是大部分中国歌剧演员走向国际舞台遇到的问题。”而令韩蓬感到委屈的是,“现在每次和我搭戏的都是舞台上的‘老戏骨’,对比之下,我就显得特别不成熟。”不过他说自己在表演上还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是自己有意为之的“保存实力”。“演《卡门》的时候,他们说我最后不够崩溃不够撕心裂肺,其实我是刻意绷着,我怕现在太放开了唱,会损伤声音。”作为一个始终由理性占据上风的人,韩蓬说“未来的路很长,现在演什么都还是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所以还不会为了一个角色去冒险。失控对这个年龄的男高音还很危险,如果现在角色上有遗憾,只是暂时的。”太过理智不是缺点,但的确让他不像很多感性的同行那样可以很容易投入在角色之中,“我上台脑子里想的东西太多了,要想声音、想节奏、想走位、想与乐队的配合……”但是韩蓬说,现在同一个角色,他都会有意识地一次比一次唱得更放开,“我会尝试更放开,但始终上着根弦,有一个尺度。”
记者想起去年采访的另一位上海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说自己喜欢汪峰,但怕唱坏嗓子不敢唱。这一点韩蓬说他倒是无所顾忌,“那些能飙高音的流行歌手我从小就这么模仿唱到大了,不怕,现在还爱唱。”不过,学习美声后韩蓬更清晰地认识到,“流行音乐是和美声完全不同的歌唱门类,美声听的就是嗓子,嗓子不好什么都没有;流行音乐凭的是乐感,嗓子再差只要有感觉都能让人感动。所以我听流行音乐,想要把其中一些表达感情的方式借鉴到美声的表演中。”(东方早报/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