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这次入选春晚剧组,马小明直言:“有些偶然”。由于节目的需要,春晚剧组四处寻找一位在组歌中演唱回族歌曲的演员,而更进一步的要求是,这位演员必须是回族人。于是在一些以往录制的节目中,导演们发现了马小明。由于当时已经临近放假,原本计划着返乡过年的马小明不得不放弃了回家的计划,投入到春晚剧组中。“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很在意。总觉得春晚舞台似乎离我还很远,这样的机会不会这么幸运落到我的头上。”就这样,小明在将信将疑中开始了春晚之旅。进组第一个问题就是试音,《雪白的鸽子》这首作品是一首纯正的回族“花儿”,其风格特色鲜明,尤其是演唱难度较高,作品虽短但是一张口就是high C,节奏快、音域宽对任何一个男高音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于是第一轮试音之后小明意识到一定要下功夫抓住这次机会,他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因为唱歌是他的追求、他的梦想、他的热爱。春晚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倒计时,留给小明的准备时间也在一天天的减少。为了练好作品,小明和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董华教授从节奏到音色上,从技巧到情感上反反复复的研究演唱了无数遍,直到把这首《雪白的鸽子》的录音工作顺利完成。这段精干华丽的唱腔也最终得到了导演组的一致认可。然而,声音过关之后,马小明又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舞台表演。少数民族的歌曲一向以形体表演融入歌曲为特点,所以在春节晚会这样的舞台上把这首欢快的歌曲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还真是难住了马小明。一轮彩排下来,小明所呈现出来的舞姿还是有一些放不开,表现力也不够丰富,这样的表演让刚刚树立起来的自信心再一次受到冲击,导演组的严格要求也让马小明倍感压力。为了让自己更快的适应春晚的舞台表演,尽快达到导演组的要求,小明每天都对着镜子不厌其烦的练习。就这样一直到春晚播出前夕,在春晚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帮助下,渐渐的小明对表演越来越有感觉,导演组也对他的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春晚演出当天,小明表演非常到位,自然热情,充满了活力。他完美的嗓音更是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面对荣誉马小明却没有丝毫的懈怠和骄傲,他说:“自己的性格有点慢热,但一旦确定了目标找到感觉就会一往无前加倍努力的投入进去。我要感谢这次难得的机会。它带给我的是全方位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未来的音乐之路还很漫长,我始终都会以一颗平常心态去面对它。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用发自心灵最真诚的歌声来感谢所有的人。”
善学习 重品质 心无旁骛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马小明是一个很有想法又很会学习的人。从小到大,他所给自己设定的目标都十分明确,而且自己的努力方向也很清晰。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他不盲从,不追赶时髦,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并能根据自己的进展而调整步伐。但马小明却认为赋予他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是恰恰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三位老师。马小明说:“在我的声乐学习道路上遇到了三位恩师,他们是我人生的风向标。如果说我一路走来很顺利,没有走弯路,就是因为我幸运的遇到了他们。”
宁夏回族地区是花儿的发祥地,塞上的山水也赋予马小明一副天生的优质嗓音。然而小明却并非像很多学习声乐的孩子一样从小就开始系统的音乐学习,直到高二的时候在和家人商量之后才决定专门学习声乐。在启蒙老师晏老师的帮助下,马小明仅仅经过了9个月的学习,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于赵勇老师。用小明的话来说:“我很幸运,晏老师把我领进了声乐的大门,深入浅出地帮我捋顺了学习声乐的思路,明确了目标,又制定了适合我的计划;在大学打基础的时期,我遇到了赵勇老师。他让我以最直观的方式认识到一名优秀的男高音是什么样子,他给我做了最好的范唱。” 在校期间,马小明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上海音乐学院人民奖学金。本科毕业后,马小明带着最初的梦想决定北上继续深造。2012年,他顺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于著名声乐教授董华。而董华老师也成为了马小明的第三位“贵人”。“我真的是很幸运,董老师不仅在学术上一流,生活中和我的个性也十分的投缘。假设我们不是师生,彼此也能够成为很好的朋友。”在学习上,马小明紧跟老师思路不断完善自己的声音,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的前进。他肯吃苦,不浮躁的良好学风也赢得了许多老师的肯定。他善于思考,始终默默地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说:“凡是在音乐道路上有所造诣的艺术家们都是非常聪明的智者。他们每个人都头脑聪明、思路清晰、谈吐优雅。我很佩服那些音乐大家也渴望成为这样的智者。”
几年间,马小明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成绩。2011年2月他荣获CCTV青春中国——第四届全国校园艺术节声乐大赛上海赛区民族唱法一等奖;同年6月荣获第一届少数民族“金莺奖”声乐比赛铜奖;2013年1月马小明在宁波举办了“燕乐明韵”个人专场音乐会,同年3月又摘得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宁夏赛区名族声乐银奖,4月他参加CCTV争奇斗艳——2013蒙藏维回朝彝壮冠军歌手争霸赛,入围决赛并取得第三名。也正是这些积极的实践让他在众多优秀的青年歌手中脱颖而出。并最终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