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沈阳交响乐团建团一周年纪念音乐会在辽宁大剧院上演,73岁的著名钢琴家殷承宗登台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演出结束后,本报记者专访了他。
当晚,殷承宗不仅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还在观众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中,加演了《彩云追月》等曲目。
谈到为什么演奏的都是中国曲目时,殷承宗说,他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比如,《春江花月夜》是他在美国演奏的曲目中最先被大家熟知和接受的,它很优美,像一幅国画尽展江南风光。
谈起1969年编创 《黄河》,殷承宗说,当年为了更好地表现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里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他与创作组成员历时两周多去黄河从源头开始采风并体验,他们做过船夫甚至纤夫,作品问世后,每一次演出当时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谈到中国交响乐现状,殷承宗认为,能代表中国的作品还是太少了。外国人对中国音乐的认识也是随着中国的崛起而不断变化的。
那么,中国交响乐如何走民族化道路?殷承宗说:“我们要有自己的作品,要有真实反映一个民族气质、文化的叫得响的东西。不要照搬外国技法,不是技法越复杂越好,更不是演奏西洋乐器就是交响乐,中国创作交响乐要结合国情,创作真正属于民族的音乐。任何创作都不能脱离百姓、脱离生活。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只有我们去传播,民族的东西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
现在新年音乐会在中国很多城市已成为品牌,对此殷承宗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交响乐音乐会和新年音乐会不一样,新年音乐会带有娱乐性,但也是普及高雅音乐的一种途径。
现在中国有5000多万人弹钢琴,很多孩子都是为家长学的,“琴童”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对此,殷承宗说,家长不要代替孩子选择专业,学艺术想要学出来是非常痛苦的。现在很多学琴的孩子除了弹琴整个素质还有待提高,他希望学音乐的孩子要多学习文学、科学等知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职业演奏家。另外,学习艺术的目的要非常清楚,商业社会功利心是免不了的,现在艺术教育也成为一门生意,一牵扯到商业,很多就变味了。
殷承宗9岁开个人独奏会,17岁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20岁获得国际第二届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亚军,几十年来获得大奖无数。其钢琴之路是否也是父母逼出来的?殷承宗说,学琴纯属自己的兴趣爱好。
殷承宗曾与很多国内外交响乐团合作,谈到此次与沈阳交响乐团的合作,他说,一支交响乐团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乐团才成立一年,有这样的演奏水平很不容易了,80余名演奏家和演奏员都很认真。得知该团是社会投资成立的,他表示很敬佩团长王建华为交响乐作出的努力。(辽宁日报/杨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