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组曲的核心基调是‘亮剑’精神,在当下浮躁的风气中,我们的广大警察同志,扎根基层,解决老百姓最关注的现实问题,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维护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人民警察的中国梦,这就是组曲核心的基调和精神。 ”
日前,由中国音协、公安部宣传局、广东省公安厅主办,广东佛山市公安局承办,广东音协协办的中国梦·金盾情——中国警察组曲原创作品音乐会在广东佛山市举办。由著名词作家郑南、作曲家邓国平创作的我国首部中国警察组曲《金盾炫歌》被来自全国的知名警营歌手深情演绎。组曲由13首歌组成,表现了中国警察不同警种的精神特质。本报记者就组曲的创作问题采访了邓国平。
记者:组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邓国平: 2008年我们去佛山市公安局采风,在现场感触很深。当我们进入110接线员的办公室,看到他们拼命和高效的工作状态很受感动。但是他们的办公条件是非常简陋的,椅子中间都凹下去了,有的已经烂掉了。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一些故事,很多老百姓只记得110这一个求救电话,甚至到国外也会打这个号码。有一次云南塌方,几个被困的佛山人手机快没电了,他们求救无门,就试着用仅剩的一点电打佛山的110,佛山市公安局马上联系云南相关部门去救助受困者。公安民警确实是默默地奉献,他们24小时四班倒,把整个青春都付出了,会苍老得很快。根据这些,我们创作了110之歌,可以说整个组曲的起因就是110之歌。
记者:您能谈一下创作过程吗?
邓国平:郑南老师写好歌词给我,看完后,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3个月不敢动笔。110之歌《奉献平安》里,没有“警察” 、 “公安”一个字,却句句都有震撼力,积极向上。我想,歌词写得这么好,旋律应该怎么配?是进行曲,还是三拍子的?我就征求警察同志的意见,他们的意见是“我能唱,唱我们的歌,朗朗上口,亲民的” 。歌曲要表现出警察对国家、人民的爱。作品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要让广大公安民警喜欢。我和郑南老师去公安博物馆参观,了解公安的起源、成长和壮大;去北京市公安局博物馆,馆长带我们看资料,包括民国时期歌唱警察的一首小歌,四二拍的,放在今天,歌词跟旋律都不中听了,很不流畅。采风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警魂墙和警魂柱,很多牺牲的警察脸谱在上面,我们站在那里眼泪就忍不住流了出来。结合前面看到的材料,我们商量应该构思怎样的歌曲。郑南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叫中国人民警察组歌还是组曲?经过反复论证定为组曲,名为《金盾炫歌》 ,包括十几个警种的名称。
记者:用13首歌反映各个警种,这很有挑战性,您能讲一下具体情况吗?
邓国平:就拿便衣警察来说吧,他们便衣化装后,连亲人都认不出他们,有的便衣警察为了对付“飞车党” ,化妆成开摩的的,拉了自己的一个同学,同学竟然没认出他来。他告诉同学自己的身份之后,同学还以为他被单位开除了,他也不能解释,后来在同学圈里就流传了他被开除的传言。而且,便衣警察经常要蹲点到半夜。于是,便衣警察之歌就叫《谁把月光走成阳光》 。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想,这么多年的工作是什么激励他们,是他们的祖国;人民群众是他们的底气。在给便衣警察们放这首歌的时候,有一位女便衣,大伙都叫她“龙哥” ,是个女汉子,还有一些刚刚执行任务回来负伤的同志,听到我们在放这首歌,也过来听,我们都拥抱在一起。
《我的诺言我的歌》 ,原名是《警魂之歌》 ,但组曲必须有序曲,就改成了序曲。旋律音域不宽,让大家都能唱,能反映出灵魂与精神的所在就好。社区警察又叫“片儿警” ,为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一个顶一百个,而且必须是“老好人” ,是办事、解决难题的能手。在采风过程中,我发现,老百姓都会跟片儿警聊天,一起打太极、下棋……因此,社区警察之歌《你是独角电视剧》用的是圆舞曲的调,不能用高大空的调,所以这首歌也很受欢迎。交警之歌《幸福让我告诉你》中,歌词是我们的交警告诉司机怎样去遵守交通规则,要亲切,讲道理……在创作警嫂之歌《剑兰花开》时,我了解到一个故事,佛山三水区,评选出的十大警嫂中的一位,她的先生和她谈恋爱的时候,两人分别住河两岸,她每天都盼着男朋友来接她,有的时候他一个礼拜才能来一次。她说,当时多么希望他来接我的时候能下雨,两个人披一件雨衣,那样我就可以勇敢地在后面抱着他,感受他的心跳。听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止不住流下来,我们的国家就是需要这种品格,这种大爱。有趣的是,所有歌手都争着唱《剑兰花开》 。警民之歌《我们的故事比星星多》取了一种文学意境,天上有多少星星,我们就有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最基层的农村采访,警察住到农户里,都不舍得回来,与村民打成一片。哪家丢了羊、钥匙都是村警帮着去找,跟一家人一样。中国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我们的警察有这种精神。
创作消防队员之歌《我的名字119》时,我在南海区消防队采风,我教消防战士唱歌,有些歌很高调。他们说,我们不喜欢口号式的歌。所以这首歌就是完全生活化的,像歌词“我们的名字119,东门口,西门口,小胡同,大胡同”都是生活化的表达,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战士们听到这首歌,感觉很亲切,很温暖。
记者:您曾提到组曲与文化传承的问题,您觉得组曲传承的是什么文化?
邓国平:警察的心声我们懂了,脉搏也懂了,才创作出的警察组曲。这其中,有些歌曲是可以参加专业比赛的,有些则很亲切,每首歌都有内涵,有分量,需要慢慢品、慢慢读、慢慢唱,是个慢热的过程。整部组曲的核心基调是“亮剑”精神,在当下浮躁的风气中,我们的广大警察同志,扎根基层,解决老百姓最关注的现实问题,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维护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人民警察的中国梦,这就是组曲核心的基调和精神。
记者:您怎么评价组曲的创作?
邓国平:郑南老师曾对我说,有一天他去世了,希望墓碑上刻的是“中国警察组曲《金盾炫歌》词作者郑南” 。至于我,从没想过组曲要唱红大江南北,这也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把它交给警察同志就可以了。我想,当一名干警蹲点的时候,哼着我的歌,他能产生力量,我就满足了。(中国艺术报/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