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具表现力的弹拨乐器之一,其指法丰富、个性鲜明、音色富于变化、音乐极具张力,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琵琶技巧繁多、入门难,让很多喜欢这件乐器的人望而却步,加之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衡量标准,使得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对琵琶的发展是不利的。随着考级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投入到琵琶普及教育中,琴童人数已逐渐形成规模,极大的促进了琵琶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琵琶基础教育制定了基本方向和考核标准,使教学更加科学、系统。现在很多专业院校的琵琶学生都是伴随着年复一年的考级成长起来的,近几年专业音乐院校考生质量明显上升,这都是和考级的积极作用密不可分的,考级对于琵琶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考级的深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定位的准确性
琵琶考级共分九或十级(各地制定标准不同),一至三级为初级、四至七级为中级、八至十级为高级,每个阶段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定位,按照不同阶段调整教学方向,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扎实的走好每一步,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考级中通过考生的演奏,可以发现不重视基本功训练、缺乏音乐表现力在各级别的考生中普遍存在,只是表现各有不同。初级基本功不扎实、左右手配合不好、节奏不准确等问题比较明显;中级由于没有掌握好演奏方法造成有技术负担手忙脚乱,不能表达出乐曲的内容;高级别虽然能够完整的演奏乐曲,但缺乏艺术表现力、技术掌握不全面,对于音乐的表达能力和音乐形象的刻画都无能为力,音乐听起来索然无味,不能让人产生共鸣,这就与学习音乐的初衷相悖了。
考级针对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要求,初级阶段要求掌握基本演奏方法,能较完整地演奏规定曲目和自选曲目并能把握乐曲的基本内容、指法、节奏基本准确。中级阶段要求能流畅地演奏规定曲目和自选曲目,演奏方法基本正确,能较好地表达乐曲的基本内容,节奏较好,有一定音乐表现力。高级阶段要求有较好的演奏质量,较强的音乐素养,有塑造音乐形象的能力,演奏方法基本正确,节奏准确。老师应该准确定位,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初学时打好基础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了牢固的基本功,才能更深入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更高的演奏水平。中级对于琵琶演奏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琵琶技法较多,对于左右手技法的学习和运用在中级的教学过程中占的比例会重一些。既要让学生巩固手型、指法,同时又要深入学习新的演奏技法、接触不同的风格和调试,节奏也更加复杂,还要对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表现。在学习乐曲之前要先学习同等程度的练习,解决基本技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乐曲中的难点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在学习乐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读谱,对于谱面的速度、力度、表情符号以及文字提示都要认真对待,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练琴习惯,会让以后的学习轻松很多,在演奏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内心的歌唱性,感受到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这样才能够使演奏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然而高级别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前提下,要会运用技术去表达音乐,技术是表达音乐的手段之一,必须要根植于音乐,如果没有音乐内涵,技术训练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这一阶段的重点。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把每次演奏都当作一次情感体验的过程,有感而发,这样的音乐才能深入人心。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对于琵琶普及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参加考级的学生更加规范和专业。
二、家长的重要性
家长在孩子学琴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决定让孩子学习音乐之初先要看孩子对音乐是否喜欢,是不是比较敏感,再根据孩子的条件为他们选择适合的乐器,这就给他们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学习音乐要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培养其对美好事物的认识和追求为出发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打好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积极与老师配合,尤其是在孩子初学时,要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孩子快乐地、顺利地入门。在练琴时家长不仅仅是监督他们练多长时间,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如何练琴,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帮助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同时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观众,当演奏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感受到付出是有收获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家长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音乐的真正意义是磨练意志、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坚毅的品格,通过学习的整个过程让孩子体会到音乐的美,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伴随着学琴的过程,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这才是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考级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习的程度和水平进行测试和评定,以鼓励和帮助孩子在正规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同时让他们在考级中与其他琴童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开阔眼界,取长补短,让孩子积极准备、轻松面对考级,不要为了考级而考级。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成为特长生,把学习音乐作为升学的捷径,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音乐是特殊的艺术门类,尤其是演奏,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多练习、勤思考、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才能不断地进步。考级中跳级的事情常有发生,有些中高级别的孩子功课很重,没有时间练琴,就“以曲代功”只学习考级要求的两首曲子,其他作品、技巧、练习统统不学,其实这对于学琴的孩子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只能让他们以后的练琴生涯变的困难重重。没有时间可以放慢脚步,学习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不能急于求成,难道拿到最高级别的证书就可以不练了吗?就全部学完了吗?在学琴的过程中领悟和感受到的音乐的美才是最大的收获。家长如果能够发挥出自己在孩子学琴阶段的重要性,那么你的孩子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三、学会如何练琴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需要练习的曲目和指法也越来越多,但是孩子的功课也日益沉重,练琴时间很有限,需要练习却没有时间的矛盾就渐渐浮出水面,那么选择正确的练琴方法,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就非常重要,合理的规划练习时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琵琶左右手技法多达几十种,有些指法需要天天练,例如音阶练习、快速弹挑、轮指、张力训练等等每天都需要练习,针对不同技法编写的练习曲也很多,没有时间去逐一练习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练习曲分成两到三组,每种指法选择三至四首练习曲两天换一组。例如音阶练习,第一组练习音阶的快速跑动,第二组练习音阶模进,第三组练习五声音阶,这样既起到了练习的作用又节省了练琴时间,一举两得。练完练习曲再把乐曲中的难点和有技术负担的部分进行针对性训练,例如快速技术段落,要先慢练,同一速度连续弹五遍不出错再加速练习,以此类推逐渐达到乐曲要求的速度。对于节奏变化比较复杂的困难片段,可以先打拍子唱,唱准确了再弹,效果会好很多。在训练中要认真对待每一处难点不能急于求成,最后再完整演奏乐曲,将乐曲中完成的不好的地方进行标记,第二天再进行练习,每天的练琴时间可以分成三部分,基础训练、乐曲难点、完整演奏各占三分之一,不要盲目练琴,那样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
练习时还要注意乐谱上的力度、速度、表情符号标记,并按照要求去练习,那是作曲家传递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信息,不可忽视。同时还应该注意乐谱中调号、拍号、升降号的标记以及节奏的准确性。在考级中经常会出现由于看谱不仔细、乐理概念模糊,造成节奏不准确,升降变化音弹得不对,调式概念不清楚、句法混乱等问题,使演奏变得不规范,降低美感,破坏音乐的完整性。在练琴之余还应该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这会对以后更好的理解和表现音乐打好基础。掌握了练琴的方法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
学习琵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用心一定可以做到。在学琴的过程中老师、家长、学生要相互配合,各尽其责,让孩子在科学、正规、良性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整体音乐素养,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到琵琶艺术独特的魅力。
(作者:赵静,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教师)